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moon
对金色婺源的油菜花向往已久,去年8月在坝上领略油菜花之美后,一直向往着去国内美誉度最高的婺源去走一走看一看。金色梯田、粉黛徽建、小桥流水、江南宗祠成为这次婺源之旅的主线。
搭乘绿野钢七连户外俱乐部的行程,领略的完美的江南纯色。此次行程是四晚三日,星期五晚上走,星期二早上回。去程搭乘北京到井冈山的Z133,回程是南昌到北京的Z68,火车票预定的艰难就不说了,好歹算是订上了。
个人习惯,先来几张本次行程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吧!
上午10点多到达第一个景点,严田古樟,严田的特点是油菜花、古樟树、田园风光。
景点介绍:严田古樟距今已有1500多年,高20余米,胸径达4.3米,冠幅有3亩。胸径比婺源北部虹关村的“江南第一樟”还粗90厘米,林业科研部门的专家考察后曾说:就此樟树的历史和态势而言,完全当得上“天下第一樟”之称。
严田的入口,处处都是徽派建筑,售票处。婺源实行景点联票,联票180元,每次进入一个景点都要指纹进入,联票5天有效。就是不知知名的婺源为啥不用油菜花做门票封面。
徽派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这就是民居中有特点的“山墙”。
第一天的第二个景点是大鄣山卧龙谷,这个经典我倒认为是此行不太成功的景点,好像就是门票上的那个景点。此行还有更美的行程,为了保持体力,没有登到山顶,走到了1/3。后来车上有朋友认为这个山上的瀑布可媲美庐山三叠泉,有点不敢相信。不过山脚下在溪水里泡脚,让乏累顿消。想起了课文“清清之水可以浞我足”,真舒服。
景点介绍: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
清清之水,美丽的油菜花环。
第一天第三个景点,灵岩洞,对于没看过钟乳石的我抱着向往的心情去了,看了入口和出口,想起了《盗墓笔记》中的鲁王宫,和《鬼吹灯中》的云南虫谷,都有坐船进入地下河的经历。从景点搭配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很多人一起登船,让人的心情一落千丈。洞内的拍摄也成问题,需要把ISO调到1600,才能勉强自然光拍摄。
景点介绍:灵岩洞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琼芝、萃灵等36个溶洞组成 《方舆胜览》有记 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 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来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天池荷香、龙门泻玉等景观数百处。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卢潘和明代戴铣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
入洞前的湖面倒影。
第四个景点,彩虹桥,这个景点的知名,是因为《闪闪的红星》拍摄地,据说是“潘冬子”来回跑的那个桥。不过这个彩虹桥好像不是北方人认为的那种桥,是桥,但是又有点类似长廊。我们是赶着夕阳到的彩虹桥,本来夕阳的彩虹桥很美,可是时间有点晚,太阳下山了。
景点介绍: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所谓廊桥就是一种带顶的桥,这种桥不仅造型优美,最关键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脚。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座桥取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思取名。桥长140米,桥面宽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桥在整个徽州,乃至中国仅此一桥。
想象着“潘冬子”来回的跑着的廊桥。看样子每个景点的历史故事确实能给游人带来真实的感受。
第一天的行程在金色油菜花、白墙黑砖、绿水中结束了。7点多到达小桥流水的晓起村,将住宿在田园中的古镇。一天的行程饥肠辘辘,在钢七连领队的热心服务下,下榻“晓起饭店”。南方菜还是有南方菜的特点,本地特色菜荷包鲤鱼、兔肉、鲜笋炒腊肉、鸭肉还算丰富,不过从团餐角度来说,做的有点粗糙。对于大米要求不太高的我,虽然是很难吃的头道米,吃的也津津有味。
这就是晓起饭店,我们的下榻,但是因为人多,我们住在了村子里面,农家院很干净,热水也很方便。还挺雄伟的吧?
第二天早起,为了拍摄晨雾,结果高速不通车,等了约20分钟,直奔江湾。江湾,伟人祖上故居啊。到了江湾才开始理解南方的宗祠文化,太雄伟了。真的体现了“一人升官,鸡犬升天”的状况。
景点介绍: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 江湾逐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文风鼎盛、群贤辈出,孕育了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明代工部主事江宏晚,明代朝廷太医江一道,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92部,其中15部161卷被列入《四库全书》。任七品以上仕宦者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
风光无线的“萧江宗祠”,萧氏追溯到汉朝开过权相萧何。江氏的也从清朝逐渐发达起来,也成就了“伟人故里”的美誉。这个宗祠也是婺源宗祠建筑中徽派建筑和斗拱风格相结合的唯一,可见地位的显赫。
第二天第二个景点,汪口,体现纯粹江南的古村落生活。
景点介绍: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取《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意,又名“永川”。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徽派建筑的售票点,还是指纹验票。
第二天第四个景点,思溪延村,儒商第一村,这个名字实际是两个村落一个是思溪一个是延村,因为两个村落连成一个景点,这个的特点是人在油菜花海中穿行,体验纯天然的花海,然后就是古村落。当然最后一个看点,就是老的《聊斋》版本在此取景拍摄。难道是聂小倩的闺房?
景点介绍:始建于南宋庆元五(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来,村人历代在 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 、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的 人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 书院,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等。延村位于思口镇内,与思溪村临近,距县城19公里。
不愧是儒商第一村,村口就是一个大算盘,算盘珠子好像只能抱动两个,三个的很少有人能抱起,据说抱起三个的都闪了腰。作为经常“腰折”的我,不敢尝试。
第三天的第二个景点,晓起镇,我们的住宿地点也是一个优美的景色。住了两个晚上,感受了两个静谧的田园美梦。
景点介绍: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群山环绕、一水横亘的晓起,村屋居多系明清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其中“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官宅气派堂皇,前后天井,厅堂宽敞深进,大门口三级高阶和门楼精美的砖雕图案,炫耀着主人高贵的身份。而村头青石护栏的古道、古亭以及梁柱间族人“高中(进士)捷报”、依稀可辨的“江氏宗祠”,也很容易让人想象古村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第三天第一个,此行的重头戏,天上人间,江岭梯田。景色绝美,可惜的是有雾,不知道是不是下午拍摄感觉更好。此行是坐车上山,步行下山,穿过油菜花田和古村落。中国最美的乡村称号由来就是这里的一张摄影作品。
景点介绍: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壮丽雄奇;水面映着蓝天和古树;梯田下面,山窝里藏着一小撮粉墙黛瓦分外温柔可亲。这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作为“中国最美乡村”中田园风光的代表作“江岭风光”不仅是世界级摄影基地,更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江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