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行走的鱼
一个人,总要学会成长,更要习惯没有人陪,没有人依靠的日子里,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承担,去远走,看看外边的世界,西藏,我带着畏惧,带着向往,一路沉默的内心,却早已波澜四起,我在心底呼唤过那个地方,我终于来了。
一个人旅行,要学会好好爱自己,要学会适应和自己相处,因为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在陌生的城市,邂逅陌生的人,然后一起旅行,一起泡吧、一起游荡,最后成为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相互想念的朋友,是我热爱的旅行方式。
早晨照例8点起床,即使没有闹钟,我都会每天按时醒来,人体生物钟真是个奇妙的东西。9点多去旧平措的留言墙贴结伴去林芝和然乌的帖子,在平措大厅碰到了同火车来的六个人,两女四男,大家都是独自旅行,在火车上碰到了一起,他们正好也要去预定明天进布达拉宫的门票,于是与他们一同步行前往布宫。布宫需要提前一天携带身份证到指定的地点订票,从白塔旁的小街向右拐,能看到布宫那个侧门,进去后左手边就是订票窗口,第二天需要按照票上的指定时间进布宫参观,早到和迟到都不能够进入布宫。
Tipe:
布达拉宫门票淡季:100元/人,旺季:200元/人,一般旺季为5月1日--10月31日,但也会有调整,我是五月中旬去的,还是淡季价格。
订好票后一起去大昭寺和八廓街。路上我们去了当地人喝茶的甜茶馆。
6毛钱一杯的甜茶,味道有点像立顿奶茶。甜茶是先用红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光明港琼甜茶馆
大昭寺门票:85元/人,同行的小强用军官证打了折,建议有相关的证件的可以带上。
在西藏不管是参观大殿还是转山转寺,一定要顺时针!
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说法称,“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而8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内。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曾这样说,“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大昭寺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它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是藏式宗教建筑的典范。
大昭寺广场前转经的人群,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每天都会有从四面八方来的信徒,他们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磕着长头,用身体丈量着大地来此朝拜,大昭寺之所以在他们的心中至高无上,是因为大昭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
释迦牟尼佛12岁的等身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本人12岁时的形象塑造的。像塑好后,他的弟子请释迦牟尼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1048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分别为佛陀8岁、12岁和25岁的等身像。其中,8岁等身像在文革时被锯为两段,而25岁等身像则在印度战乱时渡海沉入海中,仅存的这尊12岁等身像,则显得弥足珍贵,经由唐代文成公主带入西藏,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在大昭寺门口看着那些捻着佛珠计算数目,一边磕着长头风尘仆仆的藏民,作为一个世俗中人,我无法理解,却为之震撼。
进入大昭寺内,灯光很暗,柱子上是精美的雕刻,整个大殿高四层,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着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殿内二层供奉着松赞干布和两位公主的塑像。虔诚的藏民几乎每个殿堂的房间都要去奉上酥油祈祷和膜拜,上午的朝圣者较多,如果不赶时间,建议最好下午去大昭寺,可省去排队的时间。
中午在雪域餐厅吃饭,雪域餐厅是拉萨很有名一家藏式餐厅,每个人点了一种特色菜,相互品尝。我要了土豆炖牛肉配米饭和酸奶,味道相当不错。
第二天:拉萨是个遍地阳光的地方,没有一点杂质,有重量的阳光打在身上,身体有一种要飘起来的错觉。早餐后沐浴着肆无忌惮的阳光跟随着转经的人群向布达拉宫走去。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是雪域高原的象征。在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心中,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所以,布达拉又被称为第二个普陀山。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宫殿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整个布宫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主体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居中,白宫在两侧,从外观上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来。
进入第二道门,沿着楼梯向上,一步步的接近布宫,楼梯好多,不得不放慢脚步,想当年文成公主也要登这么多台阶吗,谢天谢地她没高原反应。过了第三道门(售票处),就是布达拉宫的白宫,前面有个小广场。
白宫高七层,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四层大殿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也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五六两层是达赖喇嘛的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高处是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布达拉宫的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大都绘有色彩绚烂的壁画。宫内有近千座佛塔、上万幅唐卡和各种珍贵的经文。进入布宫要根据箭头的批示和围绳圈定的范围参观指定宫殿,开放的殿堂经常会有变化,不过最重要的几个宫殿基本上每天都开放,白宫的佛殿很多,红宫主要为各世达赖喇嘛灵塔,其中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最为引人注目。
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是整个布宫最晚的建筑,塔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上镶嵌有珠宝上万颗,十三世达赖坐像前陈设一座由20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三楼的四壁均为十三世达赖一生的传记壁画。
五世达赖灵塔殿:殿堂高三层,内有16根柱。殿中供奉的五世达赖灵塔高12.6米,塔身用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
个人感觉还是从外面看布达拉宫比较震撼,引人无限遐想,进去后只能按顺时针对各个宫殿进行参观且不允许拍照。
下午去色拉寺听辩经
色拉寺位于拉萨布达拉宫北面3公里的色拉乌孜山脚下,明代永乐十七年兴建,“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措钦是集会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活动中心。措钦大殿内有4个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经书和僧侣集会的场所。措钦以下的组织叫扎仓,即僧院,是僧侣学习佛经的场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与甘丹寺、哲蚌寺合称“拉萨三大寺”。
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背后的山上,一大早可能有机会看到天葬,不过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艰辛。而且为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许旅行者看天葬的,当地人认为死者被拍了照片,灵魂就不能顺利的升天了。因此有可能费了很大的力气爬到那里却受到阻止,甚至会出一些意外,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
从市区打车到色拉寺,大约10-15元,可以跟司机讲价,如果你是从哲蚌寺去色拉寺,可以在哲蚌寺坐直达的公交车。
色拉寺门票50大洋,真是越来越贵了,而且想混进去几率越来越低。
晚上我们与藏族司机定好了明天去林芝和然乌湖的行程和出发时间,并谈妥了价格,我们共八个人,包下两辆丰田4500越野车,每车4300元,行程往返共四天。一切准备就绪,大家在一起吃了告别晚餐,德吉路上的湘君府湘菜,并喝了当地的拉萨啤酒,明天其中两个人要继续他们下面的行程了,而我们四个人将出发前往林芝。
林芝游记,敬请期待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