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石渠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的县,越过石渠,就到达了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石渠,藏语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砻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须”译音,以境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的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得名。
石渠县
石渠县位于甘孜州北部。北纬3219-3420,东经9720-9916。东接色达、甘孜县,南靠德格县,西连青海省玉树县,西南隔金沙江与西藏江达县相望,北与青海省称多、玛多、达日三县毗邻。面积25141平方公里。
石渠还有一个美丽的藏语别称:“扎溪卡”,意为“雅砻江边”。太阳与火是扎溪卡人的图腾,因此这个向往太阳的民族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太阳部落”。
石渠山色秀美,物华天宝。在这片草原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着长江、黄河源头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位置。这里,就让我们一道去领略石渠的今天---巨大的资源优势,它们必将为石渠的明天注入发展的源动力。
石渠县旅游
石渠县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共同构成的旅游资源。
在这块“两山环抱,两江纵横”的草原上,两江流域不仅造就了瑰丽多姿的自然奇观,也孕育了雪域高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六万多石渠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在扎溪卡草原上创造着生活,创造着文化,赢得了“质朴、热情、豪爽”的美誉,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人文文化,既雅砻江、查曲河流域草原游牧部落的“牦牛文化”和金沙江流域半农半牧的“青稞文化”,她们各具特色又相互融会。
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积淀水乳交融和谐统一,构成了扎溪卡完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魅力,形成了18个风情独具的草原游牧部落;气势磅礴的色须寺、神秘的志玛拉宫、世界之最的巴格嘛呢石墙、震撼人心的松格嘛呢石经城和神奇的照阿娜姆石刻……一一见证了石渠藏传佛教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悠久,并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延续着。
查加部落
石渠县存在不少的游牧部落,他们逐草而居,在2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由迁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政府给他们划出定居点,但游牧民族自由的天性让他们难以定居下来。
迁徙过程中也不能忘却与神的对话和交流,于是,在转场的浩荡大军之中,多了一群僧人,他们平日里劳作,做法事时便住进移动的帐篷寺庙,100多平方米的帐篷寺庙中放有佛像、法器和五颜六色的经幢,那氛围与固定的寺庙并无两样,对信徒的佑护当也一样。这个移动的寺庙始建于1791年,由却支·仁切布创建,名叫查加寺,属宁玛派(红教)。
在利山的周围,今天仍然有少数原始游牧部落存在,那是一些尚未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的角落,那里的人们仍在沿袭着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处于一种较为封闭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它就像活化石一样,为人类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活标本。
石渠有相当多的特色物品可以购买。有各式各样漂亮的藏族服饰与工艺品,野生药材也非常丰富,雪莲花和人参果在这里可用很合理的价格买到。
牦牛皮
具有“四川省第一畜牧业大县”之称的石渠,仅牦牛就达45万头,每年可提供牦牛皮11万张以上。而牦牛皮具有浓、柔软的毛发特性,生产出毛革一体的产品具有即能防油、防水。
九龙花椒
九龙花椒粒大肉厚,油润色鲜。因其香醇可口久负盛名,其中又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等更出名。
石渠白菌
石渠白菌是高原特有的菌类植物,全世界范围内只有石渠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才能供其生长。白菌作为菌类植物,是个头较小的白色蘑菇,非常美味,7-8月出蘑菇时可以吃到,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邓柯枸杞
枸杞子,属植物茄科落叶灌木,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
川贝母
川贝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简称川贝。暗紫贝母是松贝的主流品种,主产于阿坝。
马石公路南接川藏公路北线(国道317线);石(石渠)歇(青海歇武)公路,是出川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
成都至石渠没有直达的班车,只有先到康定然后从康定转车去石渠,需要三天两夜才能到达。
玉树巴塘机场距县城100多公里,是石渠较方便的交通方式。玉树机场每天有两个到港航班和两个出港航班,均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