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宝梵寺为蓬溪敕建古刹,位于蓬溪县城西15公里的宝梵镇境内。寺始建于北宋称罗汉院。治丰元中(公元1064年)宋英宗赵暑敕赐为“宝梵寺”,意即佛中之圣,梵中之宝。
明景泰元年重建。建筑面积为1852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蔚为壮观,建国后古建筑学者赞其"设计精细,结构严谨,形式美观,基础牢固",誉为明代中期建筑的佳作。大雄宝殿内87幅、181.5平方米壁画中外驰名,宗教界尊此画为禅宗秀迹,绘画界赞美有画圣吴道子笔意,文博界誉为蜀中明代壁画代表作,群众敬之为仙画。《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词曲》《中国建筑工艺辞典》《艺苑掇英》《世界美术集粹》等十余种辞书对此壁画均有文字记载。
明代咸化二年,再染塑粉绘,遂成誉满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有殿阁五重。现大雄殿存明代佛教故事《西方镜》彩绘壁画十幅,为明代壁画代表作,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颇似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因其艺术价值极高而蜚声海内外。
宝梵寺寺庙建筑
宝梵寺建筑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在现存建筑中,除两侧廊庑改建于清代外,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均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尤其是重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的大雄殿,斗拱飞檐,玲珑剔透,建筑体貌庄严静穆,堪称“明代建筑佳构”。
此殿为木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成正方形,长、阔均为15.3米,通高8.5米。檐下施斗拱18朵,制作均为7铺单抄双下昂,出昂作篦齿状,昂角灵翘,昂尾直抵平椽。屋面施青瓦,砖雕龙脊,塑剑鳌、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物象。四角均为飞甍系铁马。此殿建筑历来备受各地古建专家学者赞赏,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来此考察后,认为:“宝梵寺大雄殿属‘另类’明代建筑,国内少见,十分珍贵”。
宝梵寺壁画
四川蓬溪境内原有古壁画近百处,现多已毁损,但精华尚存,其中尤以人称“仙画”的宝梵壁画最负盛名,被专家公认为是“蜀中明代壁画的代表作”。
蜚声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就绘制于大雄殿内。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年(1466),僧人清澄、净元等延请画工于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其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境》,共计104平方米。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西方境》又称《罗汉图》。壁画现仅存10铺,空缺两铺,一铺为卷首,为后人毁损,一铺是卷尾,传说中为“仙人”所废。
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宝梵壁画,均采用工笔重彩,沥金挤粉等技法。虽为佛门题材,却立足人间现实———所绘法像103人,或聆经说法,或穿针引线,或窃窃私语……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著名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教授称之为是“不可多得的祖国绘画艺术珍品”,著名书画家、原重庆画院院长谭学楷赞其是“四川壁画之精华”。
在现存的10铺壁画中,尤以《地藏说法图》 (又名《罗汉补衲》)最为精妙。画面高3.60米,宽3.18米,曾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 。此铺共造像11位,图中地藏菩萨手拈舍利宝珠,正在讲经说法,其情其状出神入化,超乎象外。而左右两尊罗汉似在暗自发笑,心想明天就是如来的寿辰,诸仙诸佛都要会聚在大宝雷音寺中聆听佛祖法音,难道地藏连这个都忘了?而伏虎罗汉显得无聊,在一旁逗玩侍虎。居下的那位罗汉却右手拈针,左手护衲,似乎刚好补完一个补丁,正侧目收针,咬断线头。从惟妙惟肖的情态,纤毫毕见的针线中,足见其画艺的精绝! 除大雄殿壁画外,宝梵寺还有从附近定静寺迁移的明代壁画《诸天朝贡》共四铺,计25平方米,陈列于观音殿内。此画作于明景泰二年(1451),晚于大雄殿壁画15年,虽其品相略次于大雄殿壁画,但亦属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