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凌云山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独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顶凌云古刹始建于汉末,现存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有遇仙岭、降魔台、老君洞、老龙洞、望夫崖、舍身崖、将军坟等自然奇观,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
2009年凌云山风景区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最佳风水旅游景区”称号;高明三面环山,群峰相连。东眺西樵,南倚皂幕,西枕香山,北靠凌云,中立鹿洞,四座名山皆有不同的风韵。凌云山,因山高入云而得名。古时传说,凌云山顶上常有神仙对弈,龙州村得道真人谭玉亦常来往,至今还留下一个仙人脚印。《吴志》又说此山“顶有石泉,泉有锦绣鱼。”
凌云山石窟艺术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被誉为代表东方文化神韵的精髓杰作。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凌云山,与人们寻根问祖,探索中华文化源头的精神十分吻合。打造凌云山文化生态景观,把凌云山建设成为展现民族凝聚力和进行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是无愧于祖先,功利于当代的千秋伟业,是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世界舞台。
凌云山风景区旅游景点
凌云山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标志性建筑,因内塑有道家三清真人而得名。大殿为2001年旧址重修建筑,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门为云南双层雕花镂空青苹木;前殿正中塑有高9米的上清灵宝天真、玉清元始天真、太清道德天真,左右各塑有高5米的12金仙,殿内壁画、壁饰均为道家经典故事、文化背景图案;后殿塑有高5米的后三清真人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凌云山天然睡佛
遥望凌云山白山、马岩山方向,我们看到的是由山脊绵延而成的两尊天然睡佛,白山睡佛长约2公里,马岩山睡佛长约1.5公里,逶迤相连,面北脚南,相传为佛陀显化而成,方位与释伽佛祖当年圆寂方向一致。比之乐山睡佛,更为神态安详,浑然天成。
凌云山四相五行
像负重前行的乌龟,这龟纹、龟头、龟眼、龟背、鳞甲斑斑,寿纹清晰,与象征长寿、吉祥的乌龟酷似。
研究风水的专家学者说,凌云山其山形地貌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相俱全(中国古代地理学认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俱全之地为风水宝地)。
白山凌云大佛
在碧波荡漾的凌云湖边,在大树参天,绿草覆盖,花团锦簇的接引广场尽头,依马尾坡峭壁凿造而成的石窟大佛,就是凌云大佛,为阿弥陀佛像,是凌云山最著名的景观。
白山朱雀山
朱雀山位于凌云山前案,形如展翅欲飞的大鹏。山势四周,分别雕凿有卧佛(释伽牟尼涅磐像)、观音三十三化身、五百罗汉(部分)石刻艺术像。
白山寺
凌云山白山寺,距今有1800余年历史,周边及顶上建有大小寺庙数座,香火旺盛,民间传颂谓“小西天”,现存汉、唐、宋古岩墓、舍利塔、碑刻三十余处。
白山马岩山石窟艺术城
马岩山曾经是白山香火最旺,庙宇最雄伟、密集的地方,可惜现在已荡然无存,但从附近出土的瓦砾、础石、碑刻、香炉均可察考当年的盛况,现正着手筹备恢复大雄宝殿。在马岩山北面的峭岩上雕刻有气势恢宏的石窟艺术像。窟高9—20米,像高7—16米,分别为东方三圣石窟艺术像、西方三圣石窟艺术像、金光如来石窟艺术像、化光如来石窟艺术像、骑狮的文殊菩萨、骑象的普贤菩萨、手持锡杖莲花的出家之僧地藏菩萨以及观音菩萨石窟艺术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