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景点首页 > 僰人悬棺
  • ¥
  • 0
  • 起/人

票面价:¥0

僰人悬棺

景区 | 100%好评 | 源自0人点评

取票方式:
售票处
景点地址:
游玩主题:
门票预订
门票名称
提前预订时间
票面价
优惠价
多张团购价
抵用 / 返现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珙县、兴文石海、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早在1956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

僰人悬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共保存有悬棺265具,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悬棺葬的族属,学术界争议颇大,比较集中的有僰人说、僚人说。其时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悬棺之谜

    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当首推珙县洛表乡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珙县麻塘坝南北狭长,东西两侧奇峰挺拔,险拔峻峭的岩穴之间,许多棺木半悬山崖,在悬崖峭壁上现存悬棺160多具。距麻塘坝10多公里的曹营乡苏麻湾,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布着悬棺48具。悬棺离地面多数为26至50米,高者达100米。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内容丰富,线条粗犷,构图简练,形象逼真。悬棺及岩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带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实物材料。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 这个景区充满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僰人为何行悬棺葬?元代李京撰写的《云南志略》云:行悬棺葬者,挂得愈高愈吉,以先坠者为吉。这应是僰人行悬棺葬的原因。崔陈多年从事僰文化研究。他说,悬棺置放的方法,学术界存在三种说法,一是垒土造山说,二是栈道说,三是垂吊说。第一种方法,工程量十分浩大,距地面几十米乃至上百米,这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稀少的古代西南地区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经过多年考证,在现场没有发现过联桩铺道的桩孔,因此可以排除。唯一可行的应是垂吊法。此次维修,在岩壁上发现绳索勒放的印痕,“从山顶放绳索将棺木吊放置崖壁”的说法得到印证。由此,悬棺之谜可以揭开。僰人消失的原因是,明朝末年,由于明军对川滇少数民族的残酷镇压,人口相对较少的都掌蛮和僰人遭到大量屠杀,僰人为了避祸,便纷纷迁徙他乡,隐姓埋名,与其它民族融合,最终便消失了。

预订须知

特色购物

特色美食

景点图片

景点视频

交通地图

交通线路:可从宜宾乘火车至珙县。再换乘汽车到悬棺最集中的麻塘坝和苏麻湾等地参观。

客户点评100%的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金牛分社客人会向身边的亲友推荐该产品

在线咨询

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