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景点首页 > 飞仙阁
  • ¥
  • 0
  • 起/人

票面价:¥0

飞仙阁

景区 | 100%好评 | 源自0人点评

取票方式:
售票处
景点地址:
游玩主题:
门票预订
门票名称
提前预订时间
票面价
优惠价
多张团购价
抵用 / 返现
 

    成都蒲江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岩壁上,雕有14处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以飞仙阁数目最多,武则天永昌六年(公元689年)造92龛777尊摩崖造像。第60号龛是四川最早的菩提像;飞仙大佛,则包含了对莫公飞仙的艳羡,只不过他们把这样的寄托放到了佛祖释迦牟尼身上;石狮与漏米婆婆的造像与传说,蕴含了大地之母的哺育之情,暗示了民间纳宗教入世俗生活的倾向;而胡人造像,更可体现出成都地区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巨大作用。

飞仙阁起源

    佛教从印度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路上留下了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从新疆克孜尔石窟,到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安史之乱中,中原大型石窟相继衰落,盛唐以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

    接过中国石窟艺术接力棒的,则是四川。这其中,成都佛教造像年代最早,大多是南朝作品,而中国的南朝造像在成都以外还少有发现。清代末年,成都万佛寺曾出土了大量南朝造像,近年来西安路、商业街也屡有出土。

    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石窟艺术循着金牛道进入四川,在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的岩壁上,星星点点出现了诸多石窟。四川几乎每个县城都有石窟分布,而又以唐代存世最多,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发散。中国宋代石窟存世最少,以致清代学者提出“唐盛宋衰”之说,认为宋代石窟早已衰落,不值一提。大足、安岳石窟的相继发现修正了这种观点,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如果说北方、中原的石窟写下了中国上半部石窟史,四川,显然就是下半阕。

飞仙阁特点

飞仙阁的造像依一座小山而凿,二郎滩的流水将小山包夹为岛,如仙人“旱地拔葱”。造像则刻于山体两面的酸性红砂石上。红砂石极易风化,但由于一方面古人挖岩成窟顶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同时由于众多的黄桷树、山藤盘根错节,从造像上方蟠曲而下,不但形成了天然的窟顶,还抓牢了岩石,故而历经千年其风貌仍不改当初,很多神龛里还依稀可见原来的色彩。汶川大地震时,尽管蒲江一带震感强烈,但飞仙阁并无石块坠落,更见古人匠心。

四川的摩崖造像多为唐及两宋时期的造像,尤以两宋时期的造像最具特色。五代时期的造像相对较少,但飞仙阁五代后蜀就有17龛256尊造像,还有后蜀造像题记的4龛。雕刻精细,比例匀称,多用圆雕、高浮雕,从早期的肉髻到后期的细螺髻,衣饰具有印度式或犍陀罗式,两者均不同程度“汉化”了。

预订须知

特色购物

特色美食

景点图片

景点视频

交通地图

客户点评100%的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金牛分社客人会向身边的亲友推荐该产品

在线咨询

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