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四川省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1952年由“川西博物馆”更名为“四川博物馆”。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现有馆藏文物30万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等。
素享“天府”盛誉的四川省,拥有秀丽的山川和辽阔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丰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着四川历史的发展进程,它是我国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
四川省博物馆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场所之一。
四川省博物馆的藏品是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积累而成的。1941年,原馆长冯汉骥教授主持发掘前蜀永陵,开启了四川省博物馆文物收藏的先河。现有馆藏文物3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铜器、张大千绘画作品、四川汉代画像砖和陶塑、书画、佛教造像、少数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皆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四川博物院新馆(以下简称川博新馆)位于成都市青华路与浣花南路十字路口西南侧,北邻青华路,南面为规划的图书馆,东邻浣花南路,西侧是规划的白鹭洲公园,川博新馆正好处在青羊宫到杜甫草堂之间,属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
四川省博物馆陈列
目前四川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6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99余件,将轮流在馆内展出。新馆首次布展文物达3000余件。展示中心共计15个陈列馆,除去4个临时展馆(用于与兄弟博物馆的交流性短期展出),其余均为主题性陈列馆。
第一层——蜀风汉韵馆
第一层共计5个陈列馆,除去3个临时展馆,其中一个是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蜀风汉韵——四川汉代陶石艺术展》占据了两个馆,分为粗犷古朴、气势撼人的石刻艺术,多姿多彩、神韵俱佳的陶塑艺术,以形传神、风情尽现的画像砖艺术三部分,共展出文物200余件。
第二层
从博物馆位于青华路的正大门拾阶而上,正好进入展示中心的第二层,展出青铜馆、大风堂、书画精品、瓷器馆等文物。
巴蜀青铜馆:分竹瓦烟云、马家王气、百花流芳、涪陵遗韵、羊子余晖五个部分,共展出自西周至战国文物共271件(套)。
大风堂:“大风堂”为张大千作品的专门陈列馆。省博物馆是国内藏有张大千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展厅分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写意画和大千用印三部分,共展出文物90余件。
中国书画精品馆:展示省博物馆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分为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共计113件(套)文物,包括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刘松年的《秋山行旅图》、唐寅的《虚阁晚凉图》、石涛的巨幅山水等。
第三层
第三层的楼梯从南面进入。展出藏佛之光、万佛寺石刻等文物;位于左后侧的室外平台,将建成咖啡厅,供游客休闲使用。
藏佛之光:分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藏传佛教圣殿、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和典籍四部分,共展出文物200余件,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对外公开展出。
万佛寺石刻馆:分南北朝造像、唐代造像、五代造像、四川其它地区石刻造像四个部分,共展出自南北朝至五代石刻造像65件,以万佛寺石刻造像为主。
四川省博物馆历史
1、四川省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41年3月,馆址在皇城明远楼。
2、1949年改名为“川西人民博物馆”,馆址迁至人民公园内。1952年改为“四川省博物馆”。
3、1965年,由人民公园迁至人民南路四段。1984年5月,邓小平写了馆标“四川省博物馆”。
4、2001年,四川省博物馆被国家计委列入“十五”发展计划,决定在浣花风景名胜区建新馆。
5、2002年7月,四川省博物馆老馆闭馆。
6、2004年12月30日,四川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破土动工。
7、2007年10月底开始规模庞大的文物搬迁工作。
8、2009年5月1日新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