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龛摩崖造像是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33个,造像2100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
巴中有许多处摩崖造像,分布在南龛、北龛、东龛、西龛以及水宁寺等几处,其中以南龛的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也最为完整。造像主要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大佛洞一带,大窟小龛,密如蜂房。
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刻佛教故事的极少,其中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毗卢舍那佛、阿弥陀佛、双首佛、双身佛、鬼子母菩萨、如来佛等造像。菩萨造像,以观音菩萨为最多。其余的则为闻法等诸菩萨及八部、天王、力士、伎乐、飞天等护法的造像。各种佛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
南龛摩崖造像主要的三大区域。
大佛洞区:这里是造像最为集中的区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在东西宽45米,南北长252米的山崖上,共有造像176龛,2700多躯。
山门石区:大佛洞区的左边,是山门石区。这里原有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的老君洞。
云屏石区:与山门石区对面的,是云屏石区。云屏石,因其酷似舟船,故又名“船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