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青海作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交通自然发达,有通往通往各地的航班、铁路、以及国道,所以你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交通前往。
民用航空已开通西宁至北京、西安、广州、重庆、深圳、拉萨、南京、沈阳、呼和浩特、青岛、格尔木、成都、武汉、上海、杭州、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班。青海现有曹家堡、格尔木机场、玉树巴塘机场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机。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兰青铁路及4条支线、59条专线贯通青海省东西,铁路交通十分方便。西宁是兰青、青藏铁路交汇处,有直达北京、上海、西安、青岛、格尔木、西藏等地的列车。西宁至拉萨全程24小时左右,所有班次的发车时间都在下午4点以后发车。其中K9801是唯一一趟西宁站始发列车,开车时间20:28,到达拉萨时间是次日21:40,隔天发车(另一天是从兰州发车,车次K917,经停西宁站)。2009年K9801次车1、4、5、 8、11、12月单号发车,其余月份双号发车。
格尔木每天有2趟前往西宁的始发列车,分别是K9804快速列车,晚上20:45发车,次日早上7:15到达西宁;7582次普通列车,早上7:20格尔木始发,晚上20:25到达西宁。
青藏铁路从德令哈境内的南部通过,火车站有开往成都、重庆、西宁、兰州和拉萨的火车,但因为德令哈是小站,一般情况只有K9803和7581两班火车可以买到座票和卧铺票。其中K9803是快速列车,早上6:15经过德令哈,早上9:40到达格尔木;7581次是普通列车,下午16:27经过德令哈,晚上20:22到达格尔木。
青藏铁路基本与青藏公路相伴而行,沿途经过众多的旅游景点及站点:昆仑山口、玉珠峰、不冻泉、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通天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等,最后进入拉萨市。
国道109线(北京-拉萨),全长4590公里。其中青海境内段起自民和享堂桥,经乐都、平安、西宁、湟源、倒淌河、茶卡、都兰、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出省,全长1484公里。
国道214线,起于青海省西宁市,经湟源、倒淌河、恰卜恰、河卡、温泉、花石峡、黄河沿、清水河、歇武、结古、囊谦、多普玛(省界),进入西藏昌都,最终到达云南省景洪县,全长3184公里,其中青海境内长1111公里。其中姜路岭至清水河有293公里属多年冻土或连续冻土。
国道215线,起于甘肃省安西县的柳园镇,经敦煌、阿克塞岔路口后,翻越当金山口,进入青海境内,再经花海子、鱼卡、大柴旦、察尔汗盐湖至格尔木,全长653公里,其中青海境内长399公里。在察尔汗盐湖地区与青藏铁路齐头并进,举世闻名的“万丈盐桥”便是其中的一段。
国道227线,青海段亦称“宁张公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经大通桥头镇、青石嘴、俄堡、扁都口(省界)至甘肃省张掖市,全长345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245.5公里。
国道315线,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经湟源、海晏、天峻、察汗诺、乌兰、德令哈、大柴旦、黄瓜梁、花土沟、茫崖石棉矿(省界),终点至新疆的喀什,总里程3011公里,其中青海境内长1281公里。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和小吃面点品种丰富,风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点是醇香、软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和南菜的味鲜香甜。少数民族的菜则有一种粗犷之美,主料多为牛羊肉。
羊肠面是青海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 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 面条。
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肠肥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现在大通集市上羊肠面添料加香,竞争者争奇斗胜,技艺不断改进,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
羊肉蘑菇片用新鲜羊肉和蘑菇烹调而成的菜肴。选用新鲜羊后腿肉,切成薄片,用盐、花椒粉、姜粉、少量酱油拌匀入味。
将蘑菇在热水中泡透(泡蘑菇水留下待用),洗净后切成厚片,继续用清水泡到体胀发软;炒锅内放油加热至起烟时爆炒羊肉片,待肉色变成粉红色或近白色时,下蘑菇片入锅,并不断翻炒。锅里倒入适量澄清的泡蘑菇水,用文火炖焖,待汤汁浓缩至一半时起锅,滴上香油,即可上席。这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较出名的美食。
清蒸牛蹄筋是青海特色菜肴之一,在清真饭馆里被列为地方风味菜。此菜淡嫩不腻,质地犹如海参,颇有高原乡土味,在内地很难吃到它。俗话说:“牛蹄筋,味道赛过参”。
青海有太多梦中的景象,金黄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恍然间,以为自己走进一场梦境。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5月至10月适宜。青海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春秋两季有沙尘污染,形成扬尘天气。7月的青海湖边有大片油菜花,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景色美不胜收,那时的气温不超过18摄氏度,气候舒适宜人。
建议旅游天数 4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丹噶尔古城——赞普林卡——日月山——青海湖;D2.塔尔寺——嘉峪关;D3.嘉峪关——敦煌;D4.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注意事项
【衣食住行】
(1)服装和装备都必去准备齐全。夏天是去青海的好时节,但青海地处高原,阳光的辐射很强,遮阳、防晒的相关物品都不要漏掉。登山和江源溯源的游客则要准备合适的鞋,喜欢拍照的游客不要忘了准备轻便高质量的摄影装备。
(2)青海大部分地区都很干燥,为增强抵抗力应加强蔬菜水果摄入;青海肉类非常的美味,但也要切忌无节制地食用,很容易上火;青海当地蔬菜水果出产不多,建议携带合成维生素,特别是VC;青海藏区青梨酒颇为醉人,注意不要过量饮用;建议携带黄莲素之类止泻药;青海的许多地方都是各族聚居区,在任何清真餐厅就餐注意要带入非牛羊肉的外食;不要饮酒,尽量不要浪费食品。
(3)住宿藏民帐篷一定注意防潮;如不经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厨房,穆斯林的厨房一般不欢迎非穆斯林参观,宗教器物不要触碰,在穆斯林家庭饮食要随同清真标准。
(4)青海各地的公共交通都存在公私竞争的情况,私营线路往往较快且便宜,而且常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很少有公共汽车,可以考虑搭车,搭车时有时香烟比钱更解决问题,注意找比较可靠的车如军车,邮车等;循化通往孟达天池的道路异常艰险,如果包车千万要找的确有走这条路经验的司机,不然可能十分危险。
【风俗禁忌】
(1)在饮食上,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
(2)清真寺在礼拜时间一般不欢迎非穆斯林参观,只有在征得同意后才可参观拍照;
(3)藏区禁止在神山和寺庙周围乱砍乱挖树木、花草、药材和捕杀动物;
(4)忌搅动泉眼或在泉水中洗东西;
(5)忌捕杀鹰鹫和宰杀放生的牛羊以及骑用的马匹;
(6)忌进入经堂不脱帽、喧哗和乱敲钟鼓;
(7)忌跨过袈裟和经书、法器等,将佛像和经书放在床底下或践踏;
(8)禁止在寺庙内吸烟、饮酒、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
(9)忌逆时针反转寺院、佛塔、圣山、嘛呢石堆和经轮等;
(10)忌在供品和酥油灯上吹气和打哈欠。
【环保规则】
(1)不乱扔垃圾,随手准备一个垃圾袋,把垃圾带回旅馆或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地方。在列车上请把垃圾留在车厢内;不在湖边野外抛弃垃圾,可降解垃圾就地深埋,但需离湖10米以外,不可降解垃圾装包带到可处理垃圾的村镇;
(2)不吃野生动物,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包括当地政府已下令禁捕、禁卖的青海湖湟鱼;
(3)同野生动物保持适当距离,不喂食野生动物、不追赶惊扰野生动物,夜晚不用强光照射野生动物;
(4)若非迷路等危机自己生存,不要在野外烧荒,抽烟注意烟蒂是否彻底熄灭,不要乱摘和食用野菜和野生菌类。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但各地区气候又有明显差异,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至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至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至9月,热量水份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 2至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至500毫米。
文化艺术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象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花儿会】
“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地区的一种山歌型情歌,也是一种多民族的民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即兴顺口编唱。由于是情歌,某些年龄和场合是禁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唱“花儿”是有季节性的。传统的花儿会,也多集中在秋收之前的农历四、五、六这几个月里。以其为主流已形成了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的节日。
【燃灯节】
公元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一代宗师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后来,每年这一天,整个藏族地区每家每户都点灯纪念这位伟大的佛教领袖。
历史文化
早在远古时代,青海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生息在这块土地的是中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氐、羌族群。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夏商时期,部分羌人逐渐定居东部地区,开始进行农耕,随着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农牧业有了一定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加。这部分羌人渐与华夏诸融合,成为后来的汉族。
秦汉时,羌人部落有150多个 ,每一部落有酋长,互不统属,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原始社会形态 。商周时代形成了羌部落,史称“西羌”。据商朝甲骨文记载,商高宗武丁出兵征伐西羌,青海东部大片地区纳入商朝版图。西周时期,青海与中原地区发生了政治、经济联系。
唐代(公元618-896年)青海为吐蕃所辖。公元638年吐蕃与唐在松州交战,互有胜负,松赞干布罢兵,向唐谢罪。唐遂应允和亲,公元640年唐太宗之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所带的工匠、艺人、书籍,对青海、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很大。
元代(公元13-14世纪)成吉思汗由中亚细亚回师,亲率大军经临洮进占西宁州,管理甘肃、川北、青海一带吐蕃等族广大牧区。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藏传佛教在青海逐渐盛行起来,并建立了许多寺院。
至清1653年(清顺治10年),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返藏途中,清政府派员赐给金册金印,从此,达赖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
1928年国民党进入青海,决定新建青海省,将甘肃省原西宁道属之西宁、大通、乐都、循化、巴燕、丹噶尔、贵德等地划归青海省管辖。1929年1月正式成立青海省,由孙连仲任主席。
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省会西宁,结束了国民党和地方封建军阀在青海的统治。改革开放使各族人民迎来了开发与建设青海的新机遇,青海打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