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合肥为本省航空中心,骆岗机场位于市西南郊9公里处,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汕头、深圳、海口、福州、厦门、西安、成都、武汉、郑州、济南等23条国内干线以及至香港的定期包机,省内可通航黄山、阜阳等市。
黄山著名风景区所在的黄山市屯溪区建有黄山机场,也是安徽省内重要的对外航空港,与国内18个重要旅游城市直航。此外,安庆、阜阳、芜湖、蚌埠等城市也有民用或联航机场。
安徽的主要机场有——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安庆天柱山机场、黄山机场、阜阳西关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建)、池州九华山机场(在建)、蚌埠机场(军用)、芜湖机场(军用)。
客运铁路——主要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沪蓉线等。
高铁线路——主要有京沪高铁、合福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合武高铁、沪宁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 、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71万公里。
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黄山、安庆、芜湖、阜阳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桐城、金寨、蒙城、颍上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皖南徽菜是安徽菜系的主要代表,徽菜向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它的特点是常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擅长烧、炖,讲究火工。“红烧头尾”、“红烧划水”、“腌鲜桂鱼”等均为脍炙人口的传统名菜。
色泽橙黄,油光发亮,香气浓郁,咸中带鲜,鸭屁股上还插有一个大红辣椒,恰似一具色香俱全的艺术品。
腌鲜桂鱼是微州地方传统风味。鱼肉先腌后烧,嫩白鲜美,具有特殊香味。
闻名中外的符离集烧鸡,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已有80多年的制作历史,它以独特的风味,享誉遐迩。此鸡肉烂脱骨,肥而不腻,鲜味醇厚,齿颊留香。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板鸭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
安徽特产很多,有名的也不少,各种类型的特都有,如各种玉雕、手工艺品、以及自然风物都是我们游客喜爱的。
早先蚌埠最大的玉雕作坊群在营市街,它坐落在老蚌埠街鱼龙混杂的大舞台附近。走进狭窄的街道,着实让人震撼:满目皆是在屋门口磨玉的匠人,满耳都是沙沙的磨玉声。在这条长约1000米的街道两侧,只要是能开的门,就一定是磨玉的作坊。大大小小的玉雕,有的长、宽数米,结构复杂;有的小巧如掌中玩物;有的平实如从古墓中刚刚挖出;有的光芒夺目。未加工的玉雕粗制品只是无神的青石,打磨成形的作品则栩栩如生。
【安徽文房四宝】
“安徽文房四宝”是指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四样,是我国文房四宝中的珍品,从唐、五代时就名噪艺林,一直享誉至今。
【九华析扇】
九华析扇、是用毛竹精制成扇骨,以黑色纸糊成扇面,染上金色涂料绘出丸华山全景图,在其背面配以名人诗句,高雅大方,颇得游人喜爱。
【火笔画】
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国画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灼而成,很有特色。
【雪木雕塑】
是用去皮的向日葵杆为原料,以花鸟虫鱼、楼台亭阁为内容,经艺术家手工制作而成的立体画工艺品。雪木雕塑晶莹剔透、富丽高雅、情趣天然,且抗老化、不变色,堪称中华一绝。
【淳安木瓜】
属蔷薇科植物,果如木瓜,可食用,故得名。主要产于淳安县左口、光昌、汪宅、文昌、金峰、卸岭等乡,果大,味厚,清香可口。淳安木瓜在中药界享有盛名,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温之功。主治湿痹拘挛、关节酸痛、脚气水肿等症。
【富岱杨梅】
富岱是歙县雄村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村,这里人工培植杨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岱杨梅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饱满,甜酸适度。“酒浸杨梅”则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传统饮料,可以去湿消暑、止泻、消乏。
【大阜瀛石鸡】
大阜瀛石鸡为“黄山石鸡”中的上品。产于休宁县流口镇大阜瀛村一带深涧峡谷之间,属蛙类,为两栖动物,因肉味鲜美,好似鸡肉,故被称为“石鸡”。大阜瀛石鸡不仅肉质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并有清火明目的功能。夏天吃石鸡能防暑、解热,甚至不长痱子。用石鸡做菜,最好是连皮一起烧,因为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品味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皖南黄牛】
这是一种优良地方牛种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黄山市。牛体小灵活,耐热耐温,适合山区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为山区水田农作区的重要役用畜种。皖南黄牛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繁殖性能好,肉质细,味道鲜美,芳香适口,易煮熟调制,是牛肉中的上品。
安徽,左边是黄山的雄奇壮丽,右边是徽村的水墨淡雅,她穿着旖旎的绸缎,在青山绿水间、在清幽的石板路上优雅走来。
最佳旅游时间
4—11月适宜游览。
建议旅游天数 5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合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三河古镇;D2.九华山——百岁宫——肉身宝殿——祗园寺;D3.太平湖——黄山——排云亭——西海大峡谷——飞来石——光明顶;D4.北海景区——狮子峰——清凉台——始信峰——黟县——西递——宏村;D5.屯溪老街——胡开文徽墨厂——花山谜窟——休宁。
注意事项
1.安徽地区语言以普通话为主,普通话在省内大城市通用,游客一般不需要担心交流问题。
2.安徽梅雨季节降水较多,游客在雨季出游一定要注意天气信息,雨天出门则要带好雨具。
3.去安徽的游客一般都会去登黄山,建议游客带好登山鞋,如果是在夏季,还要带好防晒装备。
4.安徽是个环境非常好的地方,但也不排除部分游客出现不适应现象,游客尽量带上一些常用的药品,如晕车药、感冒药和止痛药之类的。
5.只身出游的驴友要尽量避免独自出门,在外游玩,要万事小心;不要再旅途中与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保持好的旅游心情。
6.安徽各旅游城市的住宿条件较好,设施齐备,但在各个旅游黄金周期间,各处入住率较高,游客在此期间到安徽旅游,要在出发前预订房间。
7.到黄山等自然风景区还要考虑到环保问题,不要伤害景区的数目,确保离开时没有留下火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陆省份,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风土人情
环境气候
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传统艺术
【传统戏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极具地方民族特点,曾经流传一时。明末清初年间,乱弹声腔传入安徽,并与地方声腔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了拨子。后到乾隆年间,由拨子与四平腔中演变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清朝初年,徽剧在安徽及江浙一带十分盛行,并且在南方流传广泛,至清朝中期时风靡全国。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艺术】
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的“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统称为徽州三雕。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有代表性,保存也相对完好。徽州三雕起源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全盛时期。明初年间,雕风拙朴粗扩的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其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也日益浓厚,使得木雕艺术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了当时的主流。
【传统手工艺】
我国先民对墨的发明是一项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都举足轻重的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最杰出的一种传统工艺,也是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其淫威原产于先前的徽州府而得名。从现有的历史资料记载,徽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大量北方的墨工因安史之乱而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的南移。易州的墨工奚超父子逃难到了江南歙州,因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于此,重操制墨旧业。此家制造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便是形容当时的徽墨。
【民俗特色】
生活在黄山脚下先民们为纪念中华人文始祖以及车的发明者轩辕黄帝而举办的轩辕车会,是一项流传千年的大型民俗活动,其又名“车公会”或“车会”,为黄山特有的具有地方性质的民俗文化活动。从唐天宝年间至今,甘棠、仙源一带的民间一直就有以“车会”的形式来纪念轩辕黄帝的民俗。到现如今,轩辕车会逐渐演变为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并具有健身娱乐功能的大型喜庆集会,其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
历史文化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安徽省设三个道,安庆道、芜湖道和淮泗道(驻凤阳),省会变动较大。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带动了沿线的凤阳、滁州和宿州等地的发展,省政府长期驻凤阳县蚌埠镇(今蚌埠市),1912~1926年,安徽历柏文蔚、倪嗣冲、张文生、马联甲、吕调元、姜登选、陈调元等省首长。1926年底陈调元归顺北伐国民革命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驻合肥)和皖南(驻屯溪,今黄山市)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合并。1955年,省界有小幅的调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总结经验,发出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安徽的做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迅速推开。安徽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安徽的农村和城市改革也逐步开始。在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农村市场逐步放开;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科技兴农”方针被提出,乡镇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1980年,全省开始推行企业经营责任制,并改革工资制度和奖金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企业“吃大锅饭”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