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手把肉内蒙古地区广为流行的一道传统名菜。因食用时以手把肉,用刀割食,故称“手把肉”。它原是蒙族牧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制的一道家常菜。后来经菜馆改制,成为菜馆酒楼的名菜,特点:用羊肉加多种调味料煮制而成。成菜色泽呈红,汤鲜肉嫩,肥美适口。
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对上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炒米是大多数牧民的早饭,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许青盐的奶茶,味道非常可口。
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奶豆腐就是奶酪,内蒙古称为奶豆腐,在新疆俗称乳饼,完全干透的干酪又叫奶疙瘩。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
蒙语称“烤全羊”为“昭木”,这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风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会或祭典供献时用。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在成为内蒙古各盟、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羊小肠,将盐、葱末、少量的水和面粉放入羊血中,调成血浆。用羊肺从羊肠一头清洗三四遍,洗净后,将血浆灌入羊肠,边灌边用手搓匀,上锅煮熟,拌沙葱、韭菜花等即可食用。血肠一般有蒙餐的饭店都有卖,蒙餐比较集中的有贝子庙广场附近。
白瓜子是内蒙古出口的土特产品,其中凉城县的雪白瓜子,片大、仁足、色白,曾荣获1983年外贸部颁发的基地产品优质奖。白瓜子是葫芦科蔬菜作物倭瓜和西葫芦的籽。内蒙古人们有用倭瓜做菜的习惯,吃瓜时取出瓜子,洗净晒干。
天然食用菌,历史上内蒙古草原盛产的蘑菇大都经由张家口市加工销售,因此有口蘑之名。口蘑分白蘑、香蘑、青腿蘑、鸡爪蘑、黑蘑等品种。肉质细嫩醇厚,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较为驰名的饮料,具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健胃等功能。蒙医常用它掺与维生素C和消炎药品,治疗胃病、腰腿痛和肺结核等疾病。
购物天堂
贝子庙东广场购物街
贝子庙东广场可以集中购买蒙古草原风情纪念品,比如蒙古小刀,蒙古马靴、马奶酒、奶豆腐、干奶酪等特色纪念品,可以买来送人或者留做纪念。
最佳旅游时间
夏季最佳,青草茂盛,气候温暖。
建议旅游天数 3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贝子庙——成吉思汗点兵场——平顶山——锡林九曲;D2.锡林浩特广场——乌珠穆沁草原——乌里雅斯太镇——大敖包山;D3.乌拉盖草原——布林泉牧场。
注意事项
1、草原昼夜温差大,到草原旅游一定要带外套和长裤。同时,由于天气变化无常,要准备防雨衣物。
2、内蒙古地区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光线较强,需要准备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
3、在草原上住宿,夜晚难以辨别方向,带上手电筒是必要的。草原面积很大,外出要结伴同行,小心迷路。
4、在草原上住宿,一般不配备洗漱用品、拖鞋,请提前自备。
5、参加草原各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尤其是骑马等活动要十分注意安全。
6、初来乍到者有时难 以适应草原上的饮用水,有必要准备一些矿泉水。
7、有大片沼泽地的草原,游客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进入,以免发生危险。
8、注意环保,不吃野生动物,不采摘野生花卉。
9、在草原上开车、骑马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以免迷失方向或破坏草场。
10、在寺庙参观要摘下帽子,不准用手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在寺庙里不准吸烟和大声喧哗。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来草原的最好的时间是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那时气温虽是全年最热,但是一天中的温差挺大。晚上气温很适合在野外露宿。可以电起篝火,大家一起跳舞,唱歌,最重要的是喝酒,吃手把肉。草原的落日很壮观,草原上会有那达慕召开。可以买到民族饰品等。
历史文化
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
现在,锡林郭勒盟辖2个县级市、1个县、9个旗、1个管理区。即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阿巴嘎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乌拉盖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