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铜仁市,自古以来,方圆百里皆有在“春社日”吃“社饭”的传统习俗。每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时用于做社饭的重要原料——鲜嫩茁壮的青蒿和野葱,正满山遍野,是制作社饭的大好时机。
铜仁糍粑,自古象征节庆喜日,其用途一是逢年过节赠亲友,二是招待客人,三是农村建房上梁时刻用,谓之抛梁粑有庆贺吉祥之意。除原料选择、制作工艺考究外,常用优质黄豆,经炒香后与白糖同时研磨成细粉作调料,其味软绵糯而不粘牙,馨香舒适可口。
野生牛肝菌是松桃的高级名贵特产之一,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多生长在林间,是滋嫩鲜美的营养品,含有效高的蛋白质,清醇味美,更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
米虾为铜仁的米豆腐,外型独特且别具风味。其外形如河虾,味道爽滑。在其上放上切碎的榨菜、酥花生、酥黄豆、盐菜、葱花等配菜,再淋上用红油、姜汁、酱油、麻油、花椒油、醋、蒜水等调成的汁。
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高原山水、曲径通幽,更其在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梵净山而被美誉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季节,由于海拔较低的缘故,铜仁为贵州省的高温中心,应避开夏季。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铜仁——梵净山;D2铜仁——九龙洞。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年日照时数1044.7—1266.2小时,年平均气温13.5-17.6℃,日均温>10℃的初日在3月下旬初,终日为11月下旬初,间隔250天,积温5300℃。[5] 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无霜期275—317天,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山间、河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全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润物宜人。
当地民族
铜仁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汉、侗、土家、苗、瑶、回、仡佬、布衣、满、壮、蒙古、水、傣、白、维吾尔、黎、藏、京、畲、朝鲜、哈尼、高山族等25个民族。1996年,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72853人(其中:侗族82448人,土家族52038人,苗族34265人,瑶族1453人,回族1163人,其他少数民族1486人),占全市总人口303468人的56.96%。
历史文化
铜仁历史悠久,溯其渊源,元时有渔者没入水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这里设置县已有1300多年。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安抚使。明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明万历二十六年置铜仁县。1949年11月铜仁解放仍置县。1958年10月铜仁、江口、玉屏三县并为铜仁县。1961年7月又按原建置三县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