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新中国成立后,泉州的交通事业迅猛发展,游客到泉州游玩主要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这三种方式。市内交通方式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主。
【晋江国际机场】晋江机场开通包括至香港、菲律宾马尼拉包机航线在内的十几条航线,跨入全国50个吞吐量最大的空港之列。
泉州一共有两个火车站,分别是泉州站和泉州东站。一般途径泉州的火车都会停靠在泉州东站。
泉州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82.9公里;福厦高速公路经过泉州,由泉厦高速公路和福泉高速公路两段构成,该公路质量等级优良。
泉州当地交通
公交
泉州总共有62条公交线路(包括复线),连接了市内的所有的景点;其中旅游专线601线来往于清源山、水上乐园、开元寺、芳草园、天后宫、展览城和游乐园,每16分钟发一班车,对于自助游的人来说很方便,票价只需1元。
出租车
泉州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公里内),前2公里,燃油费是2元;超过2公里后,每公里是1.5元,另加燃油费2元。
肉粽系用糯米淘浸加上猪油、酒、卤汁、酱油烧透之后,夹卤猪肉块、香菇、莲子、暇干,用竹叶包裹放在猪骨中煨三小时,食时调用蒜泥、卤汁、辣椒酱。味道甘美,深为华侨和游客所喜爱。
深沪水丸又名鱼丸。其形状有圆状的、块状的或鱼形的。它具有色泽雪的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坚韧、入口鲜美细腻等特点。它是选用鳗鱼、“嘉腊”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的。来泉州旅游的游客,无不对之啧啧称赞。
清真牛肉锅点是泉州回民喜吃的一种小点。用精面粉糅作面坯,牛肉加姜剁成肉末作馅,包作饺子放平锅时色泽金黄、底酥香脆,肉馅鲜美、入口爽滑,为清真名点。
石狮甜果为年糕中的上品。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石狮已开始生产此种年糕。其主料有大冬糯米、白糖、蜜冬瓜、金橘、香料等,能存十五天不发霉。冬天放在糖里,夏天放在食油中,可保持四、五个月不变质。
元宵丸是泉州元宵节食品。主料以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葱头及果味作馅,在糯米粉中团皮,下滚水中煮熟。
德化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宋代,产品就远销海外。明代烧制的白瓷,通体透明,宛似象牙,称为“象牙白”,被日本和欧洲誉为“东方艺术之精品”。德化瓷器的品种有:建白瓷、高白瓷、普白瓷和新闻发的宝石黄、建红瓷、朱玉瓷、白炻器、紫砂陶以及开片釉、银丝釉、各种色釉等。
泉州安溪县是驰名海内外的乌龙茶产地,当地的水土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茶叶的生长。铁观音是安溪乌龙茶中的极品,多次被评为优质产品,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茶商和消费者赞赏。
泉州人通称桂圆鲜果为龙眼,龙眼焙干后为桂圆。商户常把两者统称为“桂圆”。泉州产的龙眼乃水果中之珍品,果肉鲜嫩,色泽晶莹,味道甜美,尤以东壁龙眼为上品。除鲜食和焙制桂圆外,还可加工成桂圆肉、糖水龙眼罐头、龙眼膏等。
泉州酒厂生产的春生堂秘制风伤补酒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0-1850年),创始人郭信春。该酒以30余种名贵地道药材的秘方和优质陈年高粱酒、米酒配制而成。对风伤病湿以及操劳过度、身体虚弱等症有一定疗效。酒质醇正,甘绵爽口,常饮能滋补身体、舒筋活血、健胃养脾。
购物天堂
后城旅游文化街
后城旅游文化街的建筑群分布在八卦沟两旁,柳树成荫,小桥流水,环境很不错。这里可以买到各类泉州特产,包括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
最佳旅游时间
全年皆宜,9-11月最佳。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短而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如春,9月至11月泉州天气晴朗,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建议旅游天数 1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开元寺——涂门街——天后宫——洛阳桥;
注意事项
在后城文化旅游街买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狠狠还价,无论是服装还是小商品,一定不要忘记“货比三家”的古训。只要你是个还价高手,一定能淘到价廉物美的东西。
风土人情
气候地理
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唐人咏泉州诗句)形象地说明了泉州的气候特色。这里冬短而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310天以上,有“温陵”之雅称。
泉州依山面海, 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文化
【民俗文化】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
【宗教文化】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礼乐文化】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已是东方第一大港,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了上元节泉州城内游灯、踩街歌舞活动“一国若狂”的热闹景象。解放以来,泉州民间舞蹈一枝独秀,蜚声全省、全国。
历史文化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民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同时,世界各大宗教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使它成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