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美食推荐 独山盐酸菜 荞蕨象生梨 红袍油糕 清明粑 龙里辣子鸡
真正成为商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则是清代后期的事。清时,独山有袁、熊两家最善制作此菜,质量好,名声大,曾作为贡品进奉皇宫。鲁迅先生曾将此菜评为中国最佳素菜。
风味特色:形似梨子,色泽淡黄、馅咸鲜香。此品种在首届“红口袋”杯中餐烹饪技术大赛北京总决赛中获银牌。
风味特色:色泽金红,外脆内软,馅心甜香、此品种为贵州传统小吃。
黄草粑又叫清明粑,清明粑的制作历史已有100余年,解放前后贵州各地就有许多专营点。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饼形状,馅心有火腿、洗沙、玫瑰、白糖等品种,食时用平锅放少许猪油,微火煎成两面微黄,香脆清甜可口。如今,贵州各地的清明粑品种随馅心的不同而纷繁芜杂,口味和形状也多种多样。
龙里辣子鸡的独到之处在于,选用的鸡是农户家里用包谷、蔬菜喂养的正宗包谷鸡。与以往吃过的辣子鸡相比单是营养,就略胜一筹,而口感上,采用龙里农家自产辣椒烹制,鸡肉嫩滑,辣的够味,香的带劲!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
贵定云雾茶,曾名“鸟王茶”、“鱼钩茶”,属中国历史名茶中的绿茶上品,是贵定的文化品牌之一,因产于贵定南部云雾镇云雾缭绕的苗岭主峰云雾山而得名,又因其特定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工艺制作而享誉海内外。
腊染一古称"蜡缬",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其先盛行之时为湖南凤凰苗族腊染,作为苗族的一种特色。 其制作方法,是以溶化的黄蜡,蜡染这一古老工艺,至今仍在中国贵州、云南的布依、苗、仡佬、水、土、彝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 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一为苗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最佳旅游时间 6月—8月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斗篷山D2.樟江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雨量1100mm ~ 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民族
这里居住着有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布依族为主体民族,有130万人之多。大多住在平面、河谷或依山伴水之处。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水族虽小,但占全国水族的90%以上,以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为主要聚居地。其保存着独特的文字——“水书”,为象形文字的一种。瑶族人数最少,只有区区1万多人,瑶山的白裤瑶、瑶麓的青裤瑶和茂兰的长衫瑶是其组成部分。
节日
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艺术
黔南各民族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古朴典雅,婚丧习俗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音乐有布依族的山歌、情歌和双声部大歌,苗族的史歌、情歌、飞歌、丧歌、祭祀歌、芦笙曲调,水族音乐有大歌和小歌等;民族乐器有布依族的铜鼓、唢呐、姊妹箫,苗族的芦笙、唢呐、芒筒、萧笛、古瓢琴,水族的牛角皮鼓、铜鼓、锣、芦笙等;民族舞蹈有布依族的刷巴舞、响篙舞、花包舞,卤族的芦坚舞、长鼓舞、板凳舞、锦鸡舞、铜鼓舞,水族的“铜鼓舞”和“斗角舞”等。
历史文化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