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亚洲 > 中国 > 河南 > 平顶山

平顶山PingDingShan

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
详细介绍
平顶山自然环境优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国家5A级石人山(尧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

平顶山城市指南

交通

怎么去平顶山      飞机      火车      汽车

飞机

    平顶山市没有机场,如果选择航空出行,需要飞往郑州市的新郑国际机场,再转车前往平顶山。

火车

    地处中原腹地的平顶山市,有孟宝线与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相连,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经平顶山火车站可直达上海、北京、连云港、青岛、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地。

汽车

    许平南、漯平洛、郑尧、太澳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平顶山市内有两个汽车站,分别是平顶山汽车站和平顶山长途汽车站。

美食

美食推荐       鲁山八碗八       尚镇店牛肉       舞钢山野菜       粉浆面条     沫糊懒豆

鲁山八碗八

    鲁山八碗八是豫西名宴,属于水席系列。荤素各四道菜装在八个盘子里,一次放在宴席上,然后陆续上八海碗甜咸两味的汤羹。

尚镇店牛肉

    尚店镇牛肉是尚西村一特产,也是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它的制作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分割、腌制和以精盐、辣椒、味精、糖、葱、姜、花椒、八角等多种原料,再加上适当的火侯加工而成。食用越久会越觉得香,令人胃口大开,回味无穷。

舞钢山野菜

    山野菜是舞钢市独特的纯天然绿色菜品,其特点是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周期长,生长环境好。

粉浆面条

    粉浆面条是鹰城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旧时为农家主食,现已赫然上了饭店的菜谱。其粉浆用豌豆泡泛后磨成,经过箩去渣,待浆水煮沸后,放入面条,让其被粉浆浸泡煮熟,使滋味入味后,再放入调味的花椒叶、小茴香、藿香、青辣椒。

沫糊懒豆

    沫糊是地道的农家饭。先将黄豆、花生、玉米、芝麻炒熟,然后放在石磨里磨,磨成糊状,然后倒进锅里烧开,里面可以放入粉条和豆腐丝、海带丝、胡萝卜丝等,待快熟时再放些青菜,待熬到汤浓菜烂即可食用。

购物

特产推荐      鲁山丝绸     霍集陈醋      鲁山张良姜

鲁山丝绸

    鲁山地产,驰名天下者,当推鲁山丝绸。其挺括程度、柔韧性能,优于桑蚕丝绸;其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东北柞蚕丝绸与之不能相比,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抑菌防腐,冬暖夏凉。

霍集陈醋

    据县志资料记载,霍集陈醋源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明清。汉光武帝刘秀亲封“宫廷御醯”,明成祖朱棣亲封为御用醋。特点是风味独特,醇厚柔和,清香爽口,甘酸适度,体态澄清,色泽鲜亮,久存不败。

鲁山张良姜

    张良姜根茎皮肉深黄、有分枝12-20个,姜球多,节间短,排列紧密,扇状分布,姜球上部鳞片呈鲜红色。芳香爽口,味辣质脆,能发汗、止呕、解毒、健胃,适合烹调,加工,以及用作医药制品。

小贴士

    曾在春秋时期孕育出大思想家墨子的千年古城,因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如今则因钢铁工业和自然美景变得刚柔并济。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两季适宜旅游。平顶山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春秋季最适合旅游。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尧山——尧山大佛;D2昭平湖——石漫滩。

文化地理

风土人情

地理环境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原、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巍峨的伏牛山、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平原。

历史文化

    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

    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去了平顶山都想去

去了平顶山都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