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交通还是很发达的,一样有通往各地的飞机、火车、以及汽车。
宁夏银川河东机场是整个宁夏的主要机场,通航多个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兰州、成都等,是进出宁夏主要门户机场。宁夏固原六盘山机场现已开通固原至银川和西安的每日定期航班,由幸福航空执飞。
另外,宁夏中卫沙坡头机场(原名香山机场)已开通中卫至北京和西安的航班,每周二、四、六由四川航空执飞。
包兰铁路穿越本区,纵贯银川新城市区南北,东接华北重镇包头,与京包铁路相连;西接西北古城兰州,和兰新、兰青、陇海三条铁路衔接。
宁夏境内有6条国道,以银川汽车站为中心有近三十条长途汽车线路,可通达全区各行署、市县所在地和陕西、内蒙、甘肃部分地区。主要干线通往固原、吴忠、永宁、灵武、中卫、大武口及内蒙古的巴音浩特、乌兰矿,陕西的定边和甘肃的平凉等几十个地方。此外,固原、吴忠、石嘴山汽车站还有三十余条中途线路通向区内外各地,各县汽车站均有开往乡村的短途车。
宁夏的餐饮兼有中原传统和回族穆斯林风味,在这里可以品尝到不腻不膻的清真食品以及回族风味小吃。
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没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选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长方形条,用清凉水洗净,摆在碗内,放上生姜、大葱、大蒜;再放上几粒生花椒,上笼蒸30分钟左右;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配以醋、蒜汁、盐等调料佐食。
手抓羊肉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回族民间传统菜肴。选用同心、海原、盐池等地绵羯羊的肋条、胸叉、脊椎肉,将其剁成四、五寸长、五六分宽的长条,在清水中刮洗干净后置于开水锅中,待取出浮沫后,将红葱、花椒、青盐、干姜放入锅,煮至八成熟时捞出装盘上席,蘸食盐、就大蒜食用。过去由于多在沿街摊点售,吃者向以手抓之,老嫩适度、肉鲜味美。
炒糊饽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吴忠、银川等地。“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炒糊饽肉嫩饼爽,微咸稍辣。
丁香肘子又称燎毛肘子,是银川的特色风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烂适口,味道醇厚,是银川市的一道传统名菜。肘子先经燎毛、刮洗后,皮净质洁,然后经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笼蒸、浇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细,加上选料讲究,调料中的丁香浓郁袭人,风味独特。
宁夏最有名的地方特产,首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五种,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黑,所以又称“五宝”。
谐音“发财”,产于同心、中宁、海原一带荒漠、半荒漠地区,体细长,色黑亮。新鲜发菜呈蓝绿色或褐色,喜庆筵宴必不可少。
又名甜草,在中药界有“十(个中药)方(中)九(个要用甘)草”之说。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补脾、益气等功能。
宁夏枸杞以皮薄、肉厚、籽少驰名中外。其不仅含铁、磷、钙,且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常服能润肺清肝、滋肾、祛风、明目、强筋骨。
产于贺兰山,质地细密、刚柔相宜、紫绿相间。用其雕刻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不干不臭、护毫等特点,雅趣天成。
在宁夏不大的版图上,包含了类型多样的地貌: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应俱全,使宁夏呈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最佳旅游时间
宁夏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C。所以即使在夏季去宁夏,也应该准备几件厚衣服。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建议旅游天数 4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银川——贺兰山——镇北堡影视城;D2.沙湖;D3.沙坡头;D4.马兰花大草原。
注意事项
1、宁夏等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日照强度与昼夜温差较大,紫外线强,日照较长,请游客根据自身情况,带足御寒衣物,水壶、遮阳伞、墨镜、太阳帽和特级防晒油以做外出护肤之用。
2、宁夏部门地区风沙比较大,一些景区(如沙湖、沙坡头等)沙子较多,注意保护好照相机,最好随照、随关镜头盖;
3、穿一双合脚、透气性好的鞋,可以为您的旅途省去不必要的麻烦,让您的心思能够全部放在景点上,感觉好极了;
4、宁夏的气候比较干燥,应当及时的补充水分、盐分及维生素,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状态;
5、来到宁夏,特色之一是清真餐多,汉餐少,在饮食口味上您要有心理准备;受旅游地自然条件限制,景点沿途餐厅的条件与内陆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较,无论从软硬件设施或饭菜质量都有一定的差距,且北方大部分地区口味偏重,喜辛辣。
6、到宁夏,忌讳在回族聚集的地方或清真餐厅谈论关于“猪”的话题,这是民族感情问题哦;
7、宁夏位地西北内陆,气候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日照强度与昼夜温差较大,宁夏气温一般在15—28摄氏度,即使在夏季也建议您带两件较厚的衣物,请游客根据自身情况带足御寒衣服,及时增添衣物,有备无患!
8、宁夏等西北地区由于地域辽阔,景点之间的车程较长,请游客注意休息调配好时间,以充足的体力参加旅游活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南端属南温带半干旱区,中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北部则为中温带干旱区,南北气候悬殊较大, 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
节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称为斋月,斋月期间,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斋饭,日出之后整个白天,不吃不唱,称为封斋。经过一个月的斋戒,在伊斯兰教历九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后的第二天,即行开斋,庆祝一个月斋戒期的结束,故名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教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
【圣纪节】
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在每年六月八日进行。相传这天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亦称“圣忌”。为缅怀其功德,举行纪念活动,主要包括诵经、赞圣和讲述其生平事迹。当日穆斯林前往清真寺听教长、阿訇讲经,然后游玩一天,有的还宰杀牛羊,设宴聚餐。
【宰牲节】
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忠孝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原意是献牲。时间为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这天上午10点左右,回民个个头戴小白帽,衣冠整齐,兴致勃勃拥进清真寺进行会礼叩拜。会礼结束后,在条件好的地方,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所宰之肉要分三份,一份自己食,一份送亲友邻居和招待来客之用,一份济贫施舍。典礼完毕后,众人开始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花稞稞等互相庆贺。
历史文化
宁夏行政区划图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前206~220年),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兰教,汉族中的部分群众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区现有清真寺3300多处,阿訇4000多人,满拉6000多人,伊斯兰教协会13个。还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寺观教堂200处,各类宗教职业人员 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