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怎么去内江 客车
客车
内江市东南连重庆市,西北靠资阳市,南接泸州、宜宾、自贡,东北通遂宁,西南与乐山接壤。成渝、内宜、隆纳三条高速公路,成(成都)广(广州)公路、川鄂(湖北)公路、川云(云南)公路、内宜公路纵横境内。境内国道干线(高速公路)149.2千米,国道134.3千米,省道152.2千米,县道89.3千米,跨地区县道境内段303.3千米,县内县道394.5千米。内江市的公路中,除成渝高速公路为一级公路外,其余二级公路140.4千米,三级公路49.2千米,四级公路781.8千米,其他为等外路。
成都距内江为172公里,全程为高速公路,需时约2小时。成都城北客运中心每天都有发往内江的班车,每20分钟一班,票价为50元左右。
内江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泡软蒸熟再把糯米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小团包进豆沙。豆沙以赤豆为主要原料。掺进食盐、花椒粉为佐料。然后将糯米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其特色是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据说此食品最初由椑木镇木板桥桥头一小吃店首创,并大受欢迎,行销至内江城内。人称“板板桥油炸粑”。至今油炸粑仍然是内江人喜爱的小吃,城区内已有多处店、摊专卖此种食品,热锅热灶,现炸现卖。热吃口味尤佳。
极品溢香鸡是一道有着浓厚民间风味的小吃,所用的鸡是经特殊方法饲养的,这种鸡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可以保证健康和卫生的标准。采用独特的手法秘制而成,在口感上产生了让人回味无尽的感受。其香鲜可口的特点,更是让人垂涎三尺,品尝溢香鸡的时候那“喳、喳”的声音,留于齿间香鲜的感觉......味感无法形诸于言语!味香浓郁,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香而不腻。
凉 糕集“凉、甜、绵、嫩”为一体,风味独特,堪称一绝。做法:1、把糯米和大米混在一起研磨。这里倒入0.2?盐水和面;2、在捣好的大枣和柿饼里放松籽 粉,桂皮粉,白糖拌匀,做馅;3、在饼铛里倒入香油烤到温度达110℃,把面团摊成0.3cm的厚度煎。待一面熟了翻过来继续煎另一面,在饼上面铺层备好 的馅,然后卷起来。
兔子面,是用细细的水面、兔肉、底汤制作而成。再加上点青菜、香葱、辣子酱、油盐制作而成。
内江特产、旅游工艺品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尤以隆昌釉陶、夏布;内江蔗糖、蜜饯;资中“风源牌”冬尖;威远“威宝牌”酱萝卜、新店七星椒等为最,是到内江旅游不可不买的旅游商品。
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隆昌县夏布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唐宋以来隆昌夏布编织技术就比较发达。明末清初,湖广移民到四川,带来湖广麻布生产经验,与隆昌本地生产技术融汇交流,历经数辈祖传,工艺精益求精,技术不断改进。
夏布是由苎麻纱经手工织成的一种平纹布,生产主要通过打麻、挽麻团、挽麻芋子、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及整形、印染等工序,精心织就。在明清时隆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并开始销往海外,成为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
隆昌美术陶器制作有三大工序:原料制各、成型、烧成。原料制备包括精选、配料、陈腐、压滤、练泥等流程,加工处理后的陶土原料质地细腻、滋润、密度大、气孔率低、可塑性强。宜于拉坯、注浆、机压、挤塑。其造型设计将古代、民间、现代艺术合而为一,制成的坯体将艺术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之后,再干燥、修坯。其装饰手法有色泥点花、淳雕爬花、剪纸贴花、铁签刻画、剔花等;装饰图案有人物、动物、花乌、虫鱼、山水等;釉色装饰有名贵的朱砂釉、黑釉、金星釉、电光釉及花釉等多种。施釉方法采用浸釉法、点刷法、喷釉法等。完成成型工艺后,将坯件放入推板窑中高温烧成。由于窑变效果,釉坯变融,浑然一体,因此釉色光彩夺目,图纹清晰明快。
内江蜜饯味道纯正,饱糖饱汁,营养丰富,有药疗和辅助药疗的特殊功能,老少皆宜,配上精美的包装,是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内江蜜饯选用优质的白砂糖、水果、蔬菜、药材为主要原料,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经不断发展创新,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鲜料制胚,组织硬化、清漂、热烫、糖渍、煮制等十几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现已发展到四十多个种类,八十多个花色品种。
内江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恰似一颗珍珠嵌于华夏大地。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各有特色
建议旅游天数 1天
建议游览顺序
内江人民公园——老沱桥、大佛寺——张大千纪念馆——黄河湖生态观光园。
内江作为成都辐射与带动的重要对象,将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时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风土人情
地理气候
内江受四川盆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内江冬暖夏热,平均气温15℃──28℃,1月平均气温6℃──8℃,7月平均气温26℃──28℃,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5.4℃,活动积温5598℃左右。
民间文化
【越溪牛灯舞】
牛灯舞盛行于越溪。一人扮牧童,二人顶戴牛型道具扮牛。牧童在锣鼓声中先面向观众说顺口溜,表示节日祝贺,然后牵牛出场舞蹈。主要是摹拟日常喂牛、用牛、与牛嬉戏等舞姿。最受欢迎的是,“牛”发“吼”,不听使唤,狂奔乱跳,急得牧童抓脑搔腮、窘态万状。逗得观众大乐。由于牛可耕田、驮运,与民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故此舞蹈使人感到亲切可爱。
【盘破门武术】
峨眉盘破门源出罗泉,清朝乾隆年间,罗泉人刘赣,此人性情刚烈,幼年开始习武,痴迷武术,家中富有,年青时就常年在巴蜀大地遍访名师,以武会友,学习众家之长,天资聪慧加上刻苦操练,将本土武术和发源于峨眉山,流传于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术融会贯通,独创“齐步云脚高桩盘破”打法,成为峨眉盘破门的开山祖师爷。
【八卦鸳鸯酒】
八卦鸳鸯酒是道家养生文化的“活文物”,始于隋唐,兴于宋,清乾隆后转入民间,在威远秘传。其酿酒秘术由平真教掌门单传,该酒酿制技艺主要包括:五行配方术(按照道家五行生克关系,将十六味中药配伍制成药丸)、地元炼丹术(用道家地元炼丹术,在丹炉中将药丸去除毒性,活化有效成分,炼制成“八卦阴阳丹”)、丹酒醇化术(将“八卦阴阳丹”置入优质基酒,恒温浸泡醇化,制成八卦鸳鸯酒)。
历史文化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内江的统治,但不久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果实,内江很快又成了讨袁的护国战争、反段的南北护法之战和四川军阀防区割据的争夺中心,拉扶派款、战祸连绵。民国23年(1934年),田赋征收就预征到1965年,人民不堪重负,社会极度动荡。有压迫就有反抗。内江、安岳、隆昌、乐至、威远等地进步青年和农民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涌现了陈毅、曹获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董朗、彭明晶、廖恩波、罗世文等著名烈士。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内江各区(县)分隶于第二(治所资中,管辖资中、内江、资阳、简阳、威远、荣县、仁寿、井研8县)、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安岳、乐至)。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内江人民竭尽全力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内江、资中2县蔗区人民将蔗糖生产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确保了前方后方的糖料供应;同时新发展了燃料酒精制造业,仅1942年──1944年3年时间,内江、资中和简阳等3家酒精厂即生产酒精4025818gal,其中,内江提供给资源委员会用于抗战的酒精即达该委总需量的13.8%。在冯玉祥将军发动的抗日爱国捐献运动中,内江、隆昌、威远3县献金总量就达8920万元。在8年抗战期间,8县籍将士阵亡的达6261人,陆军上将饶国华烈士即是当中的杰出代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穷兵黩武,倍加盘剥,内江经济复又严重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人民再度陷于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