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洛阳不翻汤,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洛阳不翻汤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名刘呼栏,年70多岁。正宗的洛阳不翻汤推荐到老城居业园。洛阳不翻汤特点:味道纯正、酸辣利口、油而不腻,别具特色。
洛阳水席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正宗的胡辣汤的主料是牛肉汤、牛肉,配上花生、面筋、豆皮、粉条、黄花菜、海带丝等,调料一般有胡椒粉、五香粉、花椒粉等,吃的时候加醋和香油。
黄河鲤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以黄河鲤鱼为原料制成的鲤鱼跳龙门,造型优美,盘中一条鲤鱼昂首向上,仿佛正待跃入龙门。这道菜寓意吉祥,鲜嫩味美,颇富山野情趣。
油茶的制作也不复杂。把面放在炒锅中炒熟、炒香,和上水打成面糊。火上坐水,水开时,面糊慢慢下锅,边下锅边用筷子搅拌,稀稠合适了加入盐、花椒面等调料,滚一会儿即成。喝得时候,加一勺芝麻酱,放入果子。
美食聚集地
老集
洛阳的美食都集中在老城区了,老城的老集是洛阳水席菜的主要聚集地。八角楼那里晚上会有小吃一条街的,居业路那里也有很多不错的小饭馆都很有特色的。
洛阳青铜器制造业历史悠久,始于夏代,盛于西周。自1973年以来,洛阳工艺美术研究所和工艺美术厂,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主要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洛阳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
洛阳樱桃是洛阳的特产之一,以个大肉多、色泽红润而著称。樱桃树自秦汉以来一直是皇宫御花园中常见的植物,花开时节景致极佳。在洛阳北邙樱桃沟中有众多的优异品种。
孟津梨是洛阳名产,栽培历史千余年,自古即为贡品。因它味甜汁多,细脆无渣,形圆色红,故又称为“洛阳金桔”。清代时,孟津梨已有夏梨、伏梨、平梨、雪梨、五香梨、秋落白、马蹄黄等7个品种。现在已增至30多个品种。
购物天堂
丽景门
丽景门在“真不同”中州店西面,城门里有家三彩艺是专营现代唐三彩的店家,里面品种繁多,式样别致,买唐三彩的首选地。过了丽景门往后走就是洛阳的老街了,整条街道风格古朴,还能吃到各种各样的小吃。
洛阳牡丹红满天,龙门石窟扬天下,在这里,你总能收获到一种时光沉淀下来的沉静与安详。
最佳旅游时间
4、5月及秋季最佳。4、5月份是看牡丹的好时节,秋季晴和日照长。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白马寺——关林——龙门石窟;D2.白云山——重渡沟。
注意事项
1.如果是在4月来洛阳观赏牡丹花,建议提前预订酒店。
2.在市区最好准备好现金,景点取钱是不方便的。
3.在某些风景区,经常可见有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如珍珠、项链、茶叶之类,这类商品不建议购买。
风土人情
气候特点
洛阳位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光照充足,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热多雨,秋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均气温14.86℃, 热量分布因受地貌影响,各地差异较大。黄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带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缓坡山地,年平均气温12.1 - 14.5°С,其中西南部山区为低值区,年平均气温12.1 - 16.°C,伊川、宜阳为高值区,年平均气温14.5°C,其余各县在13.8度以上。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0 - 1100毫米,山地为多雨区,河谷及其附近的丘陵区为少雨区。降雨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洛阳地区年日照2083 - 2246小时,日照率47 - 53%。一年中以5 -8月最多,月日照一般都在200小时以上。洛阳的这种气候非常适合牡丹花的生长,这也是洛阳牡丹名满天下的原因之一。游洛阳的最佳季节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气爽,登山赏菊。4月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天气有些干燥,但可以欣赏无数牡丹争芳斗艳的奇丽景象。
节日
洛阳牡丹花会始办于1983年4月15日,此后在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举办。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的花会。黄河小浪底观瀑节是河南省旅游局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建管局联合洛阳市政府和济源市政府在每年夏季的6月底举办的节会。河洛文化旅游节始办于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每年的秋季举办该旅游节以弘扬河洛文化,促进洛阳旅游发展、拉近闽台距离为主旨,作为洛阳“旅游强市”战略的一部分,已成为展示河洛文化和中原风采的重要平台。伏牛山滑雪旅游节由中国滑雪协会、河南省体育局联同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于每年冬季1月份在栾川举办,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是栾川县6个4A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品牌知名度最高的综合性高山滑雪度假基地。
历史文化
伟大的洛阳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曾是神圣之地。地处伊洛河交界,这里被称作“夏之遗”,在地理上是中国的中心。因此,洛阳与神圣密不可分。公元前2070年,夏朝皇帝泰康将都城迁到洛河与沂河交界的城市,叫做斟鄩。公元前1600年,商朝皇帝汤打败桀,成了夏朝最后的君王,建立西亳,洛河旁的新的都城。现今洛阳城还存有西亳的遗址。
公元前1136年,周朝侯爵建立成周,让残余被捕的周朝贵族居住。此侯爵还将九母王鼎从周朝首都豪京运到成周。第二个西周首都,王城(又称洛邑)建立在周城西边15千米的地方。公元前771年, 王城成了东周的首都。公元前510年,东周首都迁至成周。后来,汉朝首都洛阳本该建在成周。成周遗址今天仍在,坐落在白马寺东侧两千米的地方。今天的洛阳就是建立在当年的王城遗址上,就是今天的王城公园。
公元25年,洛阳成为东汉首都。以后的几个世纪,洛阳都是中国财政中心。公元68年,中国首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建成于洛阳。这座寺庙现今仍然保存着,但存的是16世纪翻新过的建筑。安世高是洛阳城第一个传播佛教的僧人。
166年,罗马国王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161-180)派第一位罗马使者到达Rinan海(今天的越南),最后来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