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九江庐山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厦门市等航线。九江庐山机场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西九江的民用机场。机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西侧,距市区33公里(高速公路),距庐山南山门仅9.8公里。
南浔铁路是江西最早的铁路之一,纵贯市境南北。市境的沙河与湖北省大冶的沙大铁路于1988年建成。境内铁路线总里程389公里,并与浙赣、京广和鹰厦铁路联网。九江长江大桥公路铁路桥先后通车。合(肥)--九(江)已正式通车营运,大京九(北京--九江--九龙)铁路全线贯通。
公路四通八达,总里程3753公里,南昌--九江汽车专用公路已经建成通车。省际已开通九江--武汉,九江--南京,九江--长沙,九江--温州等干线。
九江当地交通
公交
九江市内有发达的公交线路,无人售票,有空调两元,无空调一元,运营时间长。从早上五、六点到晚上十一、二点。小提醒:九江站牌写的公交结束时间几乎都是19:00,其实还是有车的,只是越晚车间隔时间越长。
出租车
目前九江市出租车车辆外观颜色主要以绿与白为主色调,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2公里,超出后每公里1.5元。
九江菜也是赣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年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讲究辣、烂、脆、嫩。在九江市境内的各个地区几乎都自己独特的风味。
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己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
这种煎包原是回民食品,由于风味独特,同样也深受汉民的欢迎,但九江正宗牛肉煎包还是回民开的占多。这种煎包以牛肉萝卜馅为主,也有包粉丝酱干的。其做法是:首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等面团变软后,方才包进馅心。馅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煎包的味道。如果馅料用鲜牛肉或好萝卜,再配以香料、麻油、葱姜蒜等,调出就有股子香味。在油锅中一煎,香味四溢,口感外皮焦脆,很有咬劲,而馅心却透着鲜香。
早在九江的大街小巷,每早上可听见“蒸糕、蒸洋糖子糕”的叫卖声。这是一种深受小孩和老年人喜爱的特色食品。蒸子糕以糯米、粘米、糖、红绿丝等为原料,随蒸随吃,松软、香甜、可口。
修水县石楠木梳是该县的传统产品。它具有齿易不发,去屑止痒;对发根及头皮无损害和刺激,不易产生静电感应,长期使用还有活络大脑神经之功能。修水县工艺厂生产的“石楠木梳”,制作工艺精巧,造型有人物、花卉、鸟兽等众多品种。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
庐山竹丝画帘,薄如细布,光滑柔软,可卷可挂,秀雅宜人。作为厅堂书宝陈设,使之室内生辉;作为房门挂帘,可透清新空气;作为艺术品收藏,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画的风格。
庐山工艺美术厂生产的竹丝画帘、竹丝屏风、竹丝绣帘工艺精湛,深受国内外游客所赏识,被称为“中国庐山艺术珍品”。
天下“眉目之地”的九江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名号,古老的江水低唱着历史的韵律。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两季适宜游览。春秋气候宜人,夏季闷热多雨,冬季阴冷。
建议旅游天数 4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庐山——石门涧;D2.庐山——含鄱口——五老峰;D3.浔阳楼——白鹿书院——龙宫洞;D4.拓林湖。
九江,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众水汇集的地方,一江一湖一山,赋予她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灵秀。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九江地处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东与鄱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接新建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和铜鼓县等五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阳新县等四县搭界,北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宿松县、望江县等两县隔江相望、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庐山区姑塘镇邓桥村化纤厂码头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全市最低处。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
历史文化
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西汉,九江始建县,称柴桑,即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