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宜
建议旅游天数 1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拉加寺——阿尼玛卿峰——白云寺。
风土人情
环境气候
果洛具有显著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高寒缺氧、气温低、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等。全州地势高峻,易受北方和西北方的寒流影响,日照时间长,降雨(雪)量较多,蒸发量大,多阵性大风。年降水量为400-760毫米,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之说。东南较湿润的班玛、久治等地年平均降水量为655.8-759.8毫米,年降水日数达175天左右,其中久治县为青海省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夏秋之际,几乎终日阴雨连绵,天不放晴。
果洛由于海拨高,大气含量只占内地的60%左右,一年中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而通常又把冷暖两季分别称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长而严寒,干燥多大风和雪雹天气;夏季短促温凉,乍暖还寒,多雨并伴有雪雹,自然条件极为严酷。
历史文化
果洛古称俄洛、郭罗克。解放前,果洛一直处在边远闭塞的部落分割状态,有大小部落200余个,均由世袭的千百户头人分别统治,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藏族牧民全部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精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山河阻隔,交通闭塞,果洛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给这块神秘的土地套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果洛工作团;同年8月4日,工作团进驻果洛吉迈。从此,千里草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54年1月1日,果洛建政。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封建部落制度的终止,草原新纪元的开始。从此果洛藏族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果洛草原的主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