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水,在碗里用手拌匀,捏成团状食品。糌粑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法简单,味香耐饥。
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奶油,营养价值很高。牧区吃糌粑、“都玛”都离不开它。
将茶砖在清水中煮沸,再倒进牛奶,根据口味可以添加一点姜片或青盐,当煮的奶茶溢出茶壶时,即可饮用。奶茶倒入碗中,颜色白里透黄,味道既不是纯牛奶味,也不是茶水味,茶水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喝起来清香可口。
藏族的酸奶是“吃”的,酸奶冰凉如冰淇淋,酸甜如杨梅,是夏季最佳的饮料。
甘南藏包子,又称卓华包子,因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称。它外皮雪白薄亮,透过包子皮,里面的馅子清晰可见,吃时需先从顶端吸吮包子内的油水,然后食之。如果拿起包子就咬,就会油水四溅,使人狼狈不堪。
甘南是高原上的香巴拉,流经甘南的黄河给了甘南苍茫高远,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色;居住于此的藏族民众给了甘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
最佳旅游时间
每年6月-8月,这时甘南的气温一般保持在15~30℃之间,凉爽宜人,草原上到处开满了格桑花。
建议旅游天数 3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桑科草原——拉卜楞寺——贡唐宝塔;D2米拉日巴佛阁——合作森林公园——当周草地公园;D3黄河首曲——郎木寺。
注意事项
1.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2.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续杯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3.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苯教寺院相反应逆时针(很少见);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和经轮不得逆转。
4. 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
5. 藏族人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不过现在很多藏族人也开始吃了。
风土人情
地理气候
甘南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森林面积占甘肃省的30%,蓄积量占甘肃的45%,甘南州也是全国九大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当地民族
州内有藏、汉、回、土、黎、白、苗、满、维吾尔、哈萨克、鄂伦春、土家、侗、布依、壮、锡伯、哈尼、撒拉、满、蒙等24个民族,总人口68.01万;藏族36.7万,占总人口的54.0%,大多为安多藏族和康巴藏族,且此地以优美的藏族弹唱闻名于藏区。
历史文化
甘南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羌人是羌族的前身,当时的羌人活动范围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到陇西地区,南达川西北,北至新疆鄯善一带。甘南是羌人主要发祥地和活动地区之一,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遗迹、遗物。
公元17世纪(1636年)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众由天山以北迁居青臧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统治民族。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至清雍正初年罗卜藏旦律反清失败,由清朝西安行都指挥使司总辖河州、朵干、马斯藏三卫,甘南西部为青海循化厅管辖。民国时期,甘南为甘肃省管辖。公元1927年设立拉卜楞设治区,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7年设立卓尼设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10月甘南自治区在夏河拉卜楞成立,1954年7月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设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