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亚洲 > 中国 > 福建 > 福州

福州FuZhou

福州城市指南

交通

    福州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交通比较方便,飞机、火车、汽车都很畅通。福州港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港口,航线发达。福建省内的公路最为发达,时间短、相对安全、舒适,因此,巴士或自驾是在福建省内游玩的最佳选择。

怎么去福州 飞机 火车 客车 轮船

飞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距市区47公里,是全国十大空港之一,是我国净空条件最好的大型国际机场之一,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导航设备,至今已开辟国内外航线近50条;机场距市区约47公里,有机场巴士到市区,票价25/人,车程大约1小时,乘出租车需要120元左右。

火车

    福州的铁路交通也很方便,火车可通全国各地。火车站位于市区华林路的最北端,公交517202651821905917949951路以及亚细亚专线、西二环专线、农大专线均能到达。

客车

    福州的公路交通方便快捷,主要的长途汽车站有三个,即火车站附近客运北站,五一路上的客运南站,洪山桥附近的客运西站。

轮船

    福州港是福建省沿海两大商港之一,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河港和水陆运输枢纽,也是我国外贸口岸、对外开放港口之一,可达我国沿海及长江主要港口,另外拥有许多国际线路,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港口通航。

福州当地交通

公交

    福州市公交车以空调大巴为主,小公共汽车为辅。空调大巴实行无人售票制,需要自备零钱,市内无论远近,票价为1/人。

出租车

    福州的出租车有两种,即富康和桑塔纳。富康3公里以内起价10元,1.4/公里,桑塔纳3公里以内起价10元,1.8/公里;超5公里以上加收空驶费50% ,晚23:00时后每公里加收10%

美食

美食推荐 佛跳墙 锅边糊 翡翠珍珠鲍 鸡汤氽海蚌 鱼丸

佛跳墙

    传统闽菜佳肴。为聚春园菜馆郑春发研创,据传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要求上一道好菜,郑春发便把早年学做的一坛菜送上,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此得名。它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用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茹、鲍鱼、笋尖、鸽蛋等 20多种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

锅边糊

    清代郑东廓《福州风土诗》中有“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说明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配料多样,质地软嫩,美味可口,经济实惠,深受人们的欢迎。

翡翠珍珠鲍

    福州传统名菜。以鲍鱼、干贝为主料,精工制作而成,形如翡翠,故名。鲍鱼为八珍之冠,干贝是八珍之一,此菜营养丰富、造形美观、味道鲜寐,为宴席上品。

鸡汤氽海蚌

    采用漳港所产的海蚌切成薄片,在开水锅中氽至六成熟后,用绍兴酒等调料腌渍,吃时淋以烧沸的鸡汤,现淋现吃。此菜鸡汤清澈见底,蚌肉如水中芙蓉,脆嫩鲜美,文学家郁达夫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称赞此菜为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鱼丸

    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正宗的福州鱼丸,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美食聚集地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这里除了浓重的历史气息和民俗风情,也有着各种著名小吃,很多老字号的小吃店,如永和鱼丸、同利肉燕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购物

特产推荐 花茶 福桔 橄榄

花茶

    福州花茶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这里已开始大量生产。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它以茶、花并艳,秀丽天成,香气清汁愉快,滋味清远醇和而久享盛誉。

福桔

    福桔是福州市市果,在农历春节前后上市,由于色泽艳红、果美汁甜,又与“福、吉”谐音,备受群众喜爱。福桔产地多分布闽江下游两岸。深秋初冬时节,闽江两岸层层绿树,枝头缀满红果,色彩斑斓绚丽,人们誉之为“闽江枯子红”。

橄榄

    橄榄是-种味道特别的水果,初吃时只觉得又苦又涩,而回味后却觉得清香、甘甜。 橄榄别称为“青果”。这是因为-般水果初生时是青色的,熟时变了颜色;而橄榄从生到熟。始终保持青翠的颜色。 橄榄又称为“忠果”、“谏果”,这是因它先苦后甜的特别韵味有同于古代忠臣苦谏的性格而称名的。 橄榄还被称为“福果”。

购物天堂

中亭街

    中亭街号称“东亚第一室内步行街”,以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采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人群,中式的琼楼玉宇掺进典雅的欧陆建筑元素,让人仿佛置身于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法国“欧尚”超市、香港寰宇百货、韩国商品城、中华美食城等知名商家的入驻,更能让“购物”达到实至名归。

小贴士

    “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福州,久被山间灵气熏染的原因,一派沉稳灵动的模样。青青石板的古调悠长,氤氲苍翠的诸山群湖,古刹钟声、美食佐胃,这便是福州了。

最佳旅游时间  

    秋冬最佳。届时这里阳光明媚,树木常青,一派南国风光,还有诱人的温泉,尤其适合北方的游客。

建议旅游天数    2

建议游览顺序

    D1.三坊七巷——南后街——西湖公园;D2.金山寺——鼓山。

注意事项

    外出旅游最重要就是安全,建议您去福州旅游最好和同伴一起前往。白天,可以尽览福州山川美景,晚上最好不要外出,尤其是单身女性或是小孩,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文化地理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霜冻少,除海拔较高的山地外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市区年平均气温19.7℃ ,月平均平均气温最低值是10.6℃(一月份),最高是28.8℃(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1348.8毫米,年平均日照1755.4小时。

艺术

    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江南名城。福州市在传统意义上是福州十邑的统称,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离台湾省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因为市区城内有屏山、福州乌山、于山三山鼎立,福州被称为“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了两棵榕树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来这里满城绿荫蔽日,故又有“榕城”的叫法。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7000余年以前,这里就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福州在近代史上曾经是我国海军、造船业的发源地,为我国培养出了很多优秀著名的海军将领。

【传统戏剧】

    闽剧是现存惟一的一种用福州地方方言所演唱与念白的戏曲剧种,又称福州戏,主要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在明代末年,弋阳腔传到这里并与当地的方言小调相互融合,形成了江湖调,后来就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调和歌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到清代末期,平讲班与演唱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以及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逐渐合并,最后就形成了闽剧。闽剧于辛亥革命以后达到其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班社以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闽剧“四大名旦”。闽剧位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发展至今已经几百年的历史,现今仍留存传统剧目有1300多种。

【传统工艺】

    福州脱胎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民族风格及厚重地方特色的珍贵的艺术品,并与北京的景泰蓝以及江西的景德镇瓷器统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美誉远播海内外。福州脱胎漆器的创始人是清朝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即今福州市的漆艺人沈绍安。福州脱胎漆器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漆文化,在早期其艺术形式多表现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来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转变和发展,使得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郭沫若先生曾做诗对其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为“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当代工艺】

    福州软木画是在1914年由福州的民间艺人吴启棋所首创,其是利用软木的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等特征,并采用传统的民间雕刻技艺,以刀代笔,将软木精心雕镂成类似中国画式的亭台楼阁以及花草树木等各种部件,然后根据创作的需要,将这些部件有机拼合成一个整体的艺术景观。福州软木画将中国民间精湛的雕刻技艺与中国绘画秀美而悠远的意境巧妙的结合起来,不愧为中国当代的艺术精品。软木画的创作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邓小平同志在参观软木画后就留下了“民间艺术精品”的题词。

历史文化

    考古学证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距今5000年到7000年的原始社会里,有一个氏族部落在福州一带长期定居。“闽人”就是当时的土著居民。早在4000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的夏代,福建的氏族已经和中原地区的部落有了联系。到了周代,这里和中原的关系更加紧密。这里不仅向周朝朝贡,而且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的第六代子孙无疆被楚威王打败和击杀,越国开始崩溃,王室逃到了南边,一部分越国人逃到福建省,和福建省当地的氏族融合成为了闽越氏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然后向福建进军。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废弃闽越王,在福建省一带设立了闽中郡。秦朝末年,无诸先领导闽越人民对抗秦朝,然后帮助刘邦攻打项羽。202年,汉朝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福州成为闽越郡的首府。无诸依治山建城,因此称为治城。282年,福州是晋安郡的郡城,在当时称为子城。在南朝以及隋唐时期,福州是丰州、泉州、闵州和建州的州城。

    725年,唐朝建福州都督府,从这时开始,得名福州。唐末,河南省光州固始县的王审知和他的哥哥王潮带领军队南下占领了整个福建,建立了闽县,选择福州作为首府。901年,王审知在子城外建大城,设八城门、九便门、三水门,城“罗城”,全部用印有“钱纹”图案的城砖砌城。除了官吏居住外,还让百姓按规定的地段建造住宅,分段围以高墙,称为坊,这就是“三坊七巷”的雏型。902年,他们在大城南北增筑日城和月城,大城夹在其中,称为“夹城”。在当时,整个城市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和乌山都被圈在城中,所以福州又称为三山。王审知的儿子王延钧立国号“大闽”,将福州改名为“长乐府”。

    974年,福建刺史钱昱在夹城之外增筑外城。南宋之后,金兵猖獗,中原涂炭,福州被视为武陵桃源,逃难者纷纷来到这里,典章人物,盛极一时。南宋末年,益王赵昰在福州登基,升福州为福安府,作为首府。1278年,他们设立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又迁返福州。明代,统治者减轻税赋,奖廉肃贪,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福建的经济恢复,纺织业、商业和航海业复苏。1371年,在唐朝夹城和宋朝外城的基础上建造了石城来抵御日本侵略者,这是福州的府城。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福州为天兴府,当时业称福京,作为行都。明清时期,福州是福建府府治。鸦片战争之后,福州被开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扩大。城内、南台和仓山连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和台江商人云集,仓山称为外国领事馆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福州就是福建省省会。1933年,福建事变期间,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所在地。因此,福州不仅是晋代的州或者郡,还是宋朝时候的省会,汉时闽越行都,五代时大闽国的国都,还是宋末和明末临时的国家都城,最后在福建事变中也曾经是首都。

去了福州都想去

去了福州都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