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非常便利,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选择,成都的大门始终为你敞开。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繁忙的民用枢纽机场。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有航班飞往成都,香港、曼谷、新加坡、东京等8个国际城市和地区也有航线往返成都。有两个候机楼,新的航站楼T2是2012年起用的,川航航班以及国际航班在T1航站楼,其余航班均在T2。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是成渝、宝成、成昆、达成等铁路干线的起点,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有列车直达成都。
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公路枢纽,有108国道、319国道等6条国道在此交汇。成都市区有8个主要客运站,可供汽车通往各地。
成都道路非常便利,自驾车是非常好的游玩方式,不仅在市内出行方便,也便于到郊区的众景点一览风光,省事省力。
成都当地交通
公交
成都市公交网络四通八达,可以到达任何市内及近郊旅游景区、景点。市内公交车分普通车和高档车两种,市区内的车次基本以两元为主。
出租车
白天(6 :00-23:00)起步价8元(速腾2.0和1.4T为9元),包含2公里,之后1.9元/公里,10公里到60公里2.85元/公里。
夜间(23:00-6:00)起步价9元(速腾2.0和1.4T为10元),包含2公里,之后2.2元/公里,10公里到60公里3.3元/公里。
地铁
成都现有两条地铁线路,1号线(升仙湖—世纪城)2号线(茶店子客运站—成都行政学院),两条线路在天府广场交汇换乘。均为分段收费,起步价初定2元, “每段六七站”,以1元递增,即票价根据里程分别为2元、3元、4元,全程票价初定5元。
租车
租车行业发展迅速,到成都后租车作为交通工具越来越方便。在成都,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算是比较大的租车公司,管理也比较完善。租车时要带好驾驶证、身份证、信用卡,并注意取车和还车时的车辆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节假日是租车高峰期,建议提前预定。
火三轮
又称“耙耳朵”,市中心起步5元。郊区起步一般2元 ,现在市场中心已经没有了,至少要在三环路以外才有。取而代之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
川菜的名号早已是驰名中外,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间最大菜系,味型多样是川菜的最大特色。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在国际上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
鸳鸯火锅,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此品原名“双味火锅”。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入锅烫涮的原料可随人意。1985年,熊四智将“双味火锅”改名为“鸳鸯火锅”。麻辣鲜香,鲜醇浓厚。
陈麻婆豆腐是由国家命名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老牌名店。 清朝同治初年(1862),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原名陈兴盛饭铺,主厨为陈春富之妻。陈氏所烹豆腐色泽红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烫、形整,极富川味特色,很快便名播遐尔,求食者趋之若鹜,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陈氏脸生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径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因此冠为“陈麻婆豆腐店”。清朝末年,陈麻婆豆腐就被列为成都的著名食品。
成都地区人人皆知的一款风味名菜。相传在30年代,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华,与其妻一道以制售凉拌牛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他们经营的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为区别一般肺片摊店,人们称他们为“夫妻肺片”。设店经营后,在用料上更为讲究,以牛肉、心、舌、肚、头皮等取代最初单一的肺,质量日二姐兔丁益提高。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风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成都很有名气, 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头少,不加兔头,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鲜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还有五香卤兔、红板兔、麻辣兔丁。
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经营的锅魁品味多样,风味独特,鸡片锅魁、牛肉锅魁、蒸肉锅魁、肺片锅魁、素菜锅魁都是其特色品种,另外,那里的牛尾汤也很有特色。
其它美食
担担面
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美食聚集地
宽窄巷子
2008年6月14日,历时4年,耗资6亿元,磨炼的老成都名片、新都市会客厅——宽窄巷子正式开门迎客,作为成都市政府投资最大的单项旅游项目之一,作为汶川大地震后成都旅游重建启动的标志,宽窄巷子承载了更多意义。
修复开放后的宽窄巷子,拥有成都最地道的川菜、川剧、茶楼,也有世界闻名的印度美食、法国巧克力;有成都的悠闲、优雅,也有欧洲的现代、时尚;有老成都百姓生活最草根、市井的成都文化,也有来自世界最时尚现代的成都印象。
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蜀锦和“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都是你的好选择;瓷胎竹编让人大开眼界;银丝工艺品美仑美奂;青城丝毯精美绝伦,挂毯、地毯任你挑选。好吃的朋友们千万别忘了带一点正宗的郫县豆瓣酱。
蜀绣又叫做“川绣”,与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成都的自然条件使其盛产丝帛,因此蜀绣的制作与生产均“冠绝天下”。蜀锦是指东汉至三国时期蜀郡,即今成都所织造的锦。其织纹精细、图案繁华、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成为了一种最具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的五彩织锦。常见品种有方方锦、语丝锦、散花锦、铺地锦、浣花锦等等。
郫县豆瓣素有川菜之魂的美称。产于四川郫县。郫县地处成都平原中部,因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盛产稻、小麦、油菜籽、胡豆(蚕豆)、大麻等。这里的胡豆品质优良,以它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豆瓣酱油润红亮,瓣子酥脆,有较重的辣味,香甜可口。除用作调味外,也可单独佐饭。
超市和特产店的牛肉干琳琅满目,但是真正好吃的却只有几种:张飞牛肉,遛洋狗,红光牛肉。张飞和刘洋狗一般超市都有,红光牛肉在西藏饭店楼下有卖。牦牛肉干非常不错,当然价格也稍贵。需要注意的是,灯影牛肉是一种制作工艺,并不是特定品牌。
四川有着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为四川出现众多的名特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川的酿酒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匠人运用自已的聪明智慧,酿造出了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物色的名特好酒。这些名酒以其历史悠久、酿制工艺精良、酒香独特,自古享有盛誉。 在众多四川名酒当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五朵金花”了,她们分别是: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剑南春、全兴大曲、古蔺郎酒。
购物天堂
四川特产商城
位于新华大道玉沙路10号,新华大道和红星路交界处,春熙路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了。这是成都市产品最齐全,规模最大,价格最实惠的特产商城。有数百种产品,从工艺品到四川各个地方的特产美食,一应俱全。
王府井
位于总府路,与春熙路毗邻,是个综合的娱乐,美食,购物的场所。乘坐28路,6路都可到达。
春熙路
成都的春熙路,整一个超级购物广场,店铺林立、人流如织,集休闲,购物,美食于一体。春熙路中间是孙中山广场,并有大型水幕墙,周围咖啡吧、茶楼众多,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体会一把成都休闲的生活气息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
最佳旅游时间
成都的气候为潮湿,多云雾、少日照,是一个春早、夏爽、秋冷、冬温的城市。成都年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温一般不会超过35摄氏度,但却很闷热;冬季平均气温度在5摄氏度左右,很少有冰雪,但很阴冷。因此,成都的最佳旅游时间是在3-6月和9-11月,当然在7月、8月最热的时候也可以到附近的九峰山、天台山、九龙沟、青城山、西岭雪山、龙池森林公园去避暑,而冬季下雪的时候,西岭雪山以及龙池森林公园是赏雪景的好去处。
每年的农历二月,到成都旅游是踏青的最好时节。此时的龙泉山桃花盛开,百花争艳,山脚下成片的梨花好似白雪飘落大地。加上其他各种时令花卉,把整个龙泉山打扮得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缤纷的花朵,成群的游人,使桃花盛会应运而生。桃花会期间,开办家庭接待站是花农们最有特色的项目,游人在花农家中饮茶赏景,休闲娱乐,还有可口的农村家常风味餐,吃的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别有一番风味。每年十月成都欢乐谷会在南湖梦幻岛举行万圣节,这里必然是家庭欢乐的主场。化妆好的精灵鬼怪,即可爱又滑稽,和小朋友一起“整蛊”“搞怪”“捣蛋”,与你的家庭一起欢快度过万圣节。个性装饰、整蛊道具、搞怪活动层出不穷,更有家庭体验设备和亲子游戏,让你体验不黑暗的家庭式万圣。
成都还有很多的旅游节日,例如:正月十五的成都灯会、农历二月的成都花会、四月的天棚牡丹会等等!然而成都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季,成都旅游最佳时间在3-6和9-11月,总之每个季节,每段时间都有各自的特色旅游。
建议游玩天数 6天
游览顺序建议
D1. 成都---欢乐谷---都江堰。 D2. 青城山,都江堰---成都,宽窄巷子。 D3. 成都---乐山---报国寺(是否住金顶?有点贵)。 D4-5. 峨眉山,---成都,锦里或者宽窄巷子。 D6. 草堂,武侯祠。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2、讲文明礼貌,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4、成都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由于四周高山环绕,又呈典型的盆地气候。春天来得早,通常在春节前后就春暖花开。夏天由于盆地原因比较闷热,秋天凉爽宜人,冬天无严寒霜冻。全年平均气温在16℃~18℃。每年7、8两月是雨季,春季和冬季少雨,冬天的气温极少低于5℃。
5、双流机场出来,特别是晚上较迟的时候,不要图省事就近叫车,司机往往会漫口要价。最好走到专门的出租车上客点,这样正规一点,司机也不会随意要价,正常打表。
6、多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在成都会玩得更加透彻与尽兴。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别称“蓉城”、“锦城”,简称“蓉”、“成”。成都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为前蜀、后蜀都城,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风土人情
地理气候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成都平原的西部,都江堰市西面的岷江上面,距成都市区约五十六公里。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领导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古老并且依旧在保持工作、造福成都人民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其为在此生活的人们消除了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成都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以上,阴天多,空气相对干燥。成都的雨水集中在七、八两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宗教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是我国的著名文化之都,成都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闲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等在中国人中影响深刻。
【蜀绣艺术】
蜀绣又叫做“川绣”,是以现今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多种刺绣的总称,其主要产于四川的成都和绵阳等地。蜀绣、湘绣、苏绣、粤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成都地区有着的自然地理条件,盛产丝帛,因此蜀绣的制作与生产均“冠绝天下”。 蜀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晋代常璩《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而当时蜀中的刺绣就已经非常有名。蜀绣最初的时候主要在民间流行,分布于成都平原,世代相传,直到清朝中叶才渐渐形成了产业。蜀绣遍布成都平原,在七十年代末期,几乎是“家家女红,户户针工”,人数可达数千之多。他们除了在被面、枕套、衬衣、头巾、手巾、桌布几十个品种刺绣外,同样生产用于外贸出口的生纺绣片、绣屏等。
【传统戏剧】
川剧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久远,传承至今仍保留了不少优秀精彩的传统剧目,以及丰富饱满的乐曲与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川剧就被冠与“蜀戏冠天下”的美名。川剧的剧目繁多,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得说法。其中耳熟能详的名戏有《白蛇传》、《彩楼记》、《玉簪记》、《柳荫记》等。川剧中展现的绝技丰富多彩,如变脸、托举、开慧眼、藏刀、喷火等,很多传统的技艺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
【成都茶艺】
成都人爱喝茶,也会喝茶,因而许多外地人会用“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来形容。“坐茶馆”也成为了成都人的一种特殊的嗜好,也因此使得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成都乡镇城市的各个角落。很多成都的茶馆不仅有着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并且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诗词】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其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人赵崇祚编辑。本书收录了韦庄、温庭筠等十八位花间派词人的经典作品,典型而又集中得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艺术取向、体貌风格、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成就。
民族
成都市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366447人)。少数民族人口60538人(主要散居成都市建成区,青白江区弥牟镇,郫县团结镇、红光镇,彭州市,都江堰市)。
节日
【成都灯会】
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从1962年起成都恢复春节灯会,会期一个月。灯会期间,公园内有民间曲艺、杂技、杂耍表演;有各种地方风味小吃;还有铸糖人的担子,卖风车的草把子,每届灯会游人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历史文化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成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 成都天际线最后的都邑’。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并蜀国(首府成都)、巴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城市(长安、洛阳、越州、成都、太原),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发展仅次国之东门的越州。“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宋朝时期,成都鼎兴。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北宋初年朝廷在成都设立成都府,为成都府路治所。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元军攻占成都。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中央政府在成都设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后简称“四川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设在成都,今人称其为“皇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随后满洲八旗入川,与张献忠在成都激战。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康熙年间,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渐恢复生气,省会也又迁回成都。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镇压民众造成的“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