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亚洲 > 中国 > 内蒙古 > 包头

包头BaoTou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称。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
详细介绍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有鹿城之称。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带的腹地。该市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端,华北地区北部,内蒙古中部,南濒黄河,阴山山脉横贯该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地、南部平原三个地形区域。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达斡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曾经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往的前沿,旅蒙晋商互市之地。以其超前城市规划而著名,也因包钢和盛产稀土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中国大陆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中心,是中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和全球轻稀土产业的中心。

包头城市指南

交通

怎么去包头 飞机 火车 汽车

飞机

    包头机场现已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太原、石家庄、兰州、温州等地的航班,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等较为完善支线航空运输联络,为本市人民及外商旅游或经商提供了方便、迅捷的服务。

火车

    包头市有多个火车站,最主要的是包头站和包头东站。两者相隔较远,旅客朋友们乘车之前一定弄清楚乘车点信息,以免误车。

汽车

    110、210国道穿越市区、呼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7条公路干线通向全国各地,形成了以丹东----北京-----包头-----银川----拉萨为东西南北州县和北海---西安---包头---白云为南北轴线,连接内蒙古自治区和 近省、市、自治区的公路网络,密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包头当地交通

公交

    包头市区包括昆区、青山区和东河区,其中东河区与其他两区较远,5、10、19、24、26、32、35、133、游2、游3路车较来往包头市区与东河区之间的公交车多,东河区多路公交车发车点都在包头东站站前广场。

出租车

    包头出租车以捷达和桑塔纳为主,起价6元/2公里,之后每公里1.5元。

美食

美食推荐 炒米 手扒肉 酥油 成吉思汗铁板烧

炒米

    蒙古语称“蒙古勒巴达”,意为“蒙古米”。炒米是将糜子用水浸泡后,经蒸、炒、碾等工序,加工制成的熟米粒。炒米易于储存,便于携带,食法简单,营养丰富,是游牧民族放牧时的最佳“快餐”,是蒙古人最喜欢的粮食。

手扒肉

    手扒肉是内蒙古大草原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最喜欢、最常用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内蒙古地方风味之一。做法:将羊按各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放入不加盐和其它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侯。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

酥油

    又称奶油。有黄、白两种。把鲜奶装进缸里发酵成酸奶,用杵杠搅万次左右,即从酸奶中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将白酥油倒入锅中微火熬炼,水份蒸发,色泽呈微黄时即成黄酥油。

成吉思汗铁板烧

    一种烤肉方法。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善食此品,在率兵驰骋天下时传至中亚、南俄,风靡世界。在日本等国家民间迄今仍很流行。所以,称之为成吉思汗铁板烧。铁板烤肉制作独特食法别致,烤具方便携带,很适应饭店经营和旅行、野游外餐。选料以羊肉为佳,其次可用牛、猪、鸡、鱼、虾肉,切成适度薄片调制后由食者在铁板上烤熟,蘸已备芝麻酱辣椒、芥菜、葱、姜末、蒜泥、卤虾油等调配的佐料汁食用。肉味鲜香可口,别具一格。

购物

特产推荐 蒙古银器 三蓝地毯 阴山莜麦

蒙古银器

    蒙古族银器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即以使用银器闻名。藏古族银器品种有银碗、蒙古刀、蒙古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等。特点:大方淳朴,精巧细致,色彩纹样古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三蓝地毯

    包头是内蒙古最早用羊毛织造地毯的地区,清代同治年间从宁夏来了邢姓和唐姓二位师傅,开始传授织毯技术,后来才将织毯技术传到归绥(今呼和浩特)。

阴山莜麦

    莜麦也叫油麦,即燕麦,它生性耐寒,最适合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生长,阴山南北阳光充足,非常适合莜麦的生长。莜麦一般是制成麦片食用,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的含量却极低。阴山莜麦富含磷、铁、钙、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

小贴士

    这里没有喧嚣和纷扰,之余美丽和热烈的草原生活,正宗的蒙餐,豪放欢快的蒙族歌舞……这里是包头,一个蒙族汉子般刚毅而细腻的地方。

最佳旅游时间

    6至9月最佳。包头春季多风,由于内蒙古沙尘暴影响越来越严重,不适宜旅行。深秋与冬季比较寒冷,草原已无绿色,也不是包头旅游的好时节。

建议旅游天数        2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希拉穆仁草原;D2.五当召。

文化地理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包头属中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年均气温7.2℃,不同季节的温度差别较大,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11摄氐度,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氐度以下;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摄氐度,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这里降水不多,年降水总量不到300毫米。

历史文化

    蒙古高原位于东西上千公里的阴山山脉之北,中国古代,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各代王朝的交往中,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交往。

    从战国至唐朝,包头境内曾几次建筑过一些古城。最早是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6年(武灵王20年)筑九原城。公元前221年秦为九原郡。公元433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设怀朔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时间的推移,古城被一一废弃了。

    进入五代后,包头属辽统治。辽在这里设云内州,一直沿袭至金元,建制未变。元代初年,包头地区的冶炼业、纺织业、陶瓷业开始兴盛,出现了商品经济,商业活动随之兴旺起来。后来蒙古族各部落陆续进驻河套,包头地区又成为土默特部落游牧之地。

    清王朝建立后,公元1741年(乾隆5年),萨拉齐建筑,设协理通判,这是包头地区最早出现的行政建制。1809 年设包头镇。1870年(同治9年)前后,包头修筑城墙,辟东、南、西、东北、西北5座城门,形成了近代包头的城市规模。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包头已发展成为中国西北著名的皮毛集散地和水旱码头。

去了包头都想去

去了包头都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