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保亭交通
保亭县的交通以公路为主,纵贯全境的海榆中线是本县交通的命脉,地方公路网以保城镇为中心,成幅射状向四周展开。保城镇每日有客车通往省内各县,北至海口市261千米,南抵三亚市78千米,往东沿保陵线直达陵水找接通东线高线公路和海榆东线公路。
特产推荐 保亭红毛丹
保亭红毛丹
是典型的热带珍稀水果之一,其果实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鲜美爽口,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磷、铁、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果中佳品,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红毛丹生长对气候、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我国大陆地区,只有保亭最适宜发展种植红毛丹。
最佳旅游时间
11月至翌年4月。5-10月是雨季,出行注意携带雨具。
建议旅游天数 1天
建议游览顺序
D1.七仙岭温泉旅游区——毛感千龙洞——保亭热带植物园;
风土人情
气候环境
保亭最佳旅游时间保亭年平均气温21.6-24.5度,1月份平均气温19.10C,极端最低气温为0.8度,7月份平均气温为37.2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度。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最大年雨量为1964年的2482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013.5毫米。年平均雨日为140天以上,但全年雨量不平衡,4—10月为雨。
历史文化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四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析崖县、陵水、万宁、乐会、定安部分黎区设置保亭县,治保城镇。因清朝曾设“宝亭营、汛”而得名;另有一说是清末冯资材(宫保)征黎时带兵驻此,建亭一座,后人称为“冯官保亭”,日久简称“保亭”,县以亭名。
1958年保亭与陵水、崖县合并为榆林县。1959年榆林县更名崖县,同年恢复保亭县。1987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保亭县,设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1995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15万人,其中农垦系统5.03万人。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55万人,农业人口12.60万人;城镇人口1.94万人,乡村人口13.21万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6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1160.7平方千米,总人口15.24万人,其中农垦系统5.14万人。辖12个乡镇、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茶)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7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37万人。辖7个镇、5个乡:保城镇、什玲镇、加茂镇、三道镇、新政镇、响水镇、毛岸镇、八村乡、六弓乡、南林乡、毛感乡、报什乡,共有60个行政村、461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8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44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
1999年底,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积1160.7平方千米。人口15.56万人。辖12个乡镇、62个行政村、46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政府驻地保城镇。